■ 文/孙建平
家里的饭桌上,经常会说到和学校食堂有关的话题。每次说,我都会想起以前经历过的一些校园食堂。我的理解,食堂也是历史,记录我们的过去和人生,还有对于生活的感激。
我最初知道食堂,是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食堂是学校的食堂。我家住在集镇上,每天都是回家吃午饭,所以不需要吃食堂。初二那年,我在学校食堂吃过一餐晚饭,印象深刻。那段时间,学校排练文艺节目,在公社影剧院演出。演出那天,学校要求我们“演员”在学校食堂吃晚饭,然后一起化装去影剧院。那天,我从家里带了一只铝制饭盒,里面除了白米,母亲还给放了几片咸肉。那时,吃白米饭很奢侈,吃肉更加奢侈。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至今记得那次晚饭的味道,以后好像再没吃过那样的美味。
那时的食堂,为教师准备午饭。饭是白米饭,菜有荤菜和素菜各一种,另外还有汤。教师来学校时,要先去食堂挂上自己中午要吃的菜的牌子,荤菜素菜自己选。食堂根据教师的选择确定好荤菜素菜份数,再去菜场买了回来做。做好了,一份一碗打好放在食堂的案板上,教师下课了,吃饭时自己来食堂取。我的一位老师,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有时他的午饭就是一碗米饭,再加4分钱一碗的青菜汤。读高中时,班上一位同学住宿,他在食堂吃饭,我就很羡慕。我那时是走读生,回家吃饭,午饭以菜粥和菜面为主,很少能够吃到米饭。这位同学在食堂吃饭,除了饭盒蒸饭外,菜大概也就是烧青菜为主。有一次下课的时候,这位同学去宿舍,将中午没有吃完的饭再吃下去,冷饭,冷青菜,我在旁边看了,就很是羡慕,心想,有白米饭吃,有青菜汤泡饭,多好的日子啊!
高中毕业后,我去离家百里远的一个公社做代课教师,先后去了3所小学,有H小学,C小学,L小学。在这几所学校,也都有一些和食堂有关的故事。
H小学有五位教师,住校的是三四位,我们就在学校食堂吃饭。一日三餐,早饭和晚饭是单纯的稀饭,午饭是白米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过起了每天都可以吃白米干饭的日子,那种感觉,非常幸福。小学地处乡村,距离集镇大概有10里地。那时没有上菜场买菜的概念,我们的三餐,都是极其简单的饭食。早晚稀饭不说了,午饭的菜,也都是以地里种的蔬菜为主,且以青菜为多。有的时候,食堂会买点百叶、豆腐和青菜烧,这对我们,就已经是非常隆重的了。我在那里的半年时间,感觉就没有吃过鱼、肉和鸡蛋,但也从来没有不快乐的感觉。那个年代,有碗干饭吃,有点青菜下饭,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遑论其他。
C小学也是五六个教师,住校教师是三人。周末本地二位教师回家,学校就我一个人。学校在外村请了一位老人来做饭。和在H小学一样,午饭大多数时间就是一碗烧青菜,冬天是烧咸菜。有的时候,我会去镇上买菜。所谓买菜,其实也都是蔬菜,有青菜,有芹菜,而鱼、肉、鸡蛋之类是根本没有的。C小学距离镇子也是10里地,我都是步行来回,来去一趟,要走20里地,花费半天多时间。学校旁边有块菜地,我们自己种菜吃。记忆里,给我们烧饭的老人做得最多的菜,是青菜烧芹菜。老人把青菜洗好,芹菜洗好,切成段,一起放在冷锅里,再放点油,放点盐,盖上锅盖,就烧火煮。煮好了,掀开锅盖翻一下,就装碗上桌了。我至今也想不通的,是青菜烧芹菜这样的搭配,还有这样的做法,但在当时,我们吃得挺香。周末,我一个人在学校,就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菜自然也是极其简单。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情景:在学校最东边的那间厨房里,我一个人坐在灶边,烧起火来,在大锅里做我的一日三餐。那一年,我19岁。
L小学在L村。学校有六七个教师,以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为主,平时住校的,就我和校长两人。周末校长要回家,学校就留我一个人。食堂在学校北面一幢屋子的最西边的一间房里,室外有一块菜地,我们吃的菜,主要就是那块地里长的。我们在菜地里种了不少菜,以青菜为主,还有辣椒、茄子等。和在其他两所学校一样,早晚是稀饭,没有任何点心,午饭是干饭,菜以青菜为主,偶有豆腐、百叶。菜里的油水很少,也没有味精、胡椒等任何调味品。校长是公办教师,每月有四两油的计划。我是代课教师,没有油计划,只是每次回家的时候,带一点熬好的猪油来。学校里也没有厨师,饭菜就是我和校长轮流做。现在都可以想见我们做的饭菜的味道,放在今天,一定难以下咽,但在那个时候,能够饱腹,已足够满足。
昨日食堂,饭菜极简,却给我留下许多温暖的回忆。现在,每当饭桌上聊起相关话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往日的那些岁月静好。
作者自述
孙建平 中学语文教师,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纪实文字,题材涵盖杏坛故事、往事追忆、读书杂记、生活点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