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国相
上月初,我远在河北保定的军校同学打来电话,说要再到镇江玩玩。我说,“想来就来呗,还打电话干吗?”同学笑了一阵,神秘兮兮地问了一句,“哎,你门前那条路修好了没?”我故作生气地说,“你怎么老问这个事啊?”电话那头回道,“问问,就是问问。这不十年了吗?”
是的,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的事,就像昨天一样,令我惊恐万状。
十年前的八月初,我的这个同学第一次来镇江旅游,我当然得尽地主之谊。好吃好喝必不可少,在镇江城区逛逛也是题中之意。而逛街溜达除了步行,骑车则是最为便捷的出行方式了。
这天是周六。我给电动车打了气,同学就坐在电动车的后座(那时没有戴头盔和禁止带人之说),从南山附近的我家出发,向万达方向而行。那时的庄泉路,是双向四车道的马路,马路两边,是一块块小方砖铺成的人行道,没有非机动车道。因此,我骑电动车,有两条路可选,要么人行道,要么马路快车道。我当然选择骑行在人行道上,尽管颠簸,但觉得安全。
过南山华庭小区门前庄泉路与南山路交叉口,我只能上快车道。因为此段快车道旁边的人行道没开通,原本应该是人行道的位置被一堵破围墙和土坡占据。堵塞的道路其实不长,仅六七十米。但是这段“肠梗阻”,使人行道丧失了功能。经过此处的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和行人,都只能在这里并入快车道,与汽车并道而行。单向的两车道,此时实际上留给汽车的,就只有一条车道。但仅仅是这一条车道,还时常被一些车速较快的电动车占领,搞的这段路上的汽车喇叭鸣叫不止。尽管路边就是学校和居民区,但悬挂在头上的禁鸣标志形同虚设。这一地段的交通,时常险象环生,附近居民无不提心吊胆。
说实话,我当时骑车带人也战战兢兢。路过这个“危险地带”,后面还带着“省际友人”,不得不小心翼翼。我观察到,左边道上的小车“嗖嗖”穿过,后面的公交车亦步亦趋。我仿佛听到了公交车上乘客埋怨我们挡道的声音,我不想成为大家埋怨的对象。于是加快了速度,想尽快地从面前的红绿灯位置冲过去,因为绿灯已“眨眼”,还剩三秒。
就在我转动调速柄,过了斑马线,准备往前冲的时候,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我的电动车头猛然一个转向,我从座位上弹跳而起,向前踉踉跄跄跑去,身后“哎呀”的声音和刺耳的刹车声骤然响起。我向前跌跌撞撞地跑了十多米,好不容易站稳回身,只见公交车停在斑马线上,离公交车不足三米的地上,我的同学歪坐在那里大口喘气,而我的电动车则斜卧在距同学不足一米的地方,后轮胎已有一处张开“嘴巴”。我把同学扶起,一身冷汗的我们相互打量。扭扭脖子伸伸腿,甩甩膀子弯弯腰。还好还好,谢天谢地,车爆胎,人无恙。
事后分析,这是我骑车速度相对较慢,与人奔跑的速度差不多,爆胎后的我们反应才跟得上。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同学提前结束了在镇江的观光,返回保定。临行前,他还心有余悸,对我说,今后“那段路可要小心啊”!
从此,这段路成为我的“心路”——揪心的路。电动车我尽量不骑,开汽车则不超过40公里/小时,步行则绕到对过的人行道。此后,我在这里也时常见到电动车与汽车、汽车与汽车间的磕磕碰碰,为仍然小心翼翼穿行在这段路上的人们捏一把汗。我总在想,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这段“肠梗阻”,真的没人管吗?
今年五月,庄泉路终于动工改造。主要是把原来的人行道,改建成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更重要的是,把“肠梗阻”打通,彻底地使这条路功能清晰、道路通畅。七月下旬,庄泉路南山华庭小区段两侧改非项目完成。黑色柏油的非机动车道与灰色水泥的人行道并列而行,由北向南,与南徐大道融为一体。近在咫尺的南山,把改造后的庄泉路映衬得清秀脱俗,而道路西侧的商务区,更使庄泉路平添了几分庄重典雅。汽车、电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交通流畅,秩序井然。
电话后没几天,我的这位保定同学来到了镇江。看到市行政中心附近不少路段都在施工,看到庄泉路中段“肠梗阻路”正在疏通,同学给予了积极评价。我对同学说,就像正在用心建设的道路一样,镇江,会更好的!
作者自述
朱国相 阅读写作,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