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9日
第008版:名城周刊

“丹鼍”, 还是“丹竈”

《曲阿诗综》蔡肇诗

文/裴伟

蔡肇(?-1119),字天启,是北宋润州(州治今镇江市区)丹阳县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哲宗元祐中,为太学正,出通判常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寺丞。元符元年(1098),提举永兴军路常平。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以事出提举两浙刑狱。大观四年(1110)张商英入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进起居郎,拜中书舍人。未几,以草制不称,出知明州。政和元年(1111)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会赦,复职。宣和元年卒。有《丹阳集》三十卷,已佚。

蔡肇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和画家,他的文字学造诣很深,曾师从王安石,《宋史·蔡肇传》中对蔡肇文笔大加赞赏:“肇援笔立就,不加润饰。”其交游广泛,米芾的墓志铭就是他执笔的。

《全宋诗》卷1205录其诗一首《望海楼》,曰:“城晓通霜白,楼晴映雾残。玉螭取喷薄,铁凤舞高寒。议敢分丹鼍,时能御马鞍。腐儒江海意,菱芡得加餐。”

这首诗写的是润州北固山上的“望海楼”,即后来的连沧观,“望海楼(府治),蔡襄经此题扁,曰望海楼,城中最高处,旁视甘露、金山,如屏障画出。信江南绝致也,后改连沧观。”(《太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下)。“连沧观在正峰,府治燕寝后,守胡世将(改)望海楼为之(取王存中‘连山涌沧江’句意),城中最高处也(郎今府宅后城东北隅)。”(《北固山志》卷二)。北宋诗人梅尧臣、米芾、沈括都吟咏过望海楼。

《全宋诗》注明这首诗出自清人刘会恩辑录《曲阿诗综》,但是“鼍”(平声,歌韵,指扬子鳄),在此处当是误植,这也让这句诗难能读懂。由于蔡肇的诗文集已佚,笔者专门去苏州图书馆核对了《曲阿诗综》(道光乙酉冬刊本,1825),发现这个字是“竈”,即“灶”的繁体字。

这首诗首联写登楼景色,清晨江城满地白霜,晴天楼上宿雾正残。颔联写楼上建筑物的装饰,玉螭、铁凤均居高临下。颈联言胸怀、胆识、抱负、行动,“议敢”句似写敢于自立门户。南朝·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丹灶,道士炼丹的灶。后因以“丹灶”写隐士炼丹修道的生活。“时能”写时机到可骑马上战场。“马鞍”意为“鞍马”,因韵而倒置。尾联,借杜甫自比,言可作隐士。“腐儒”,作者自嘲。“江海意”常见于唐宋以降的诗作中,如权德舆《郊居岁暮因书所怀》:“翛然衡茅下,便有江海意。宁知肉食尊,自觉儒衣贵。” “江海意”一词与“一麾湖海”相类。试想,在京师,菱芡那是不容易多吃的,现在滞留江海,菱芡是不值钱的东西(化用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一“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让人尽量加餐多吃,何等顺心惬意!。这里就是文武兼资的蔡肇笔底流露出的“日有薮泽之思”(见 张邦基撰《墨庄漫录》)哦。

2023-12-09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6387.html 1 3 “丹鼍”, 还是“丹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