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9日
第005版:看点

我市“双减”试点“成绩”如何?

聚焦课外培训机构整治监管、教师队伍助力落实、增强学生体质…… 市教育局一一解读焦点话题

资料图片

“码”上看现场 视频制作: 孙力 胡安琪

■ 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本报记者 张翼

作为全省“双减”试点城市,我市肩负“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体目标。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双减”工作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2月8日,我市召开“双减”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对于社会各界和家长非常关心的“‘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的计划、课外培训机构整治监管、教师队伍助力落实、增强学生体质”等一系列焦点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

焦点 1

试点两年来,我市“成绩”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黄科文表示,目前我市总体上实现了“两减一优”的预期成效。

“在学生作业方面,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研制量精质优的好作业,有效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黄科文说,“此外,攻坚校外整治,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目前,全市累计检查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场所)56825家次,查处违规行为262家次,关停(取缔)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156家,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1名。全市384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压减率100%。”

此外,全市推行“5+2”课后服务,各地各校“一校一案”设计服务课程,课后服务参加率达96%以上,学生、家长满意度均超过98%;在2022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市6项成果获省厅推荐(推荐率全省第一),4项获国家成果奖,获奖率66.7%(省均42%),高于省均24.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

焦点 2

“双减”下一步将怎样继续推进?

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将“双减”工作持续推进,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黄科文说:“全市将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进一步提升校园生活质态。制定和发布《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活动清单》,强化过程考核与评价,引导学校精心规划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审批监管力度。强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平台合规、数据稽核、审批准入和资金监管等工作,督查检查尚未审批的培训机构,摸清“家底”,严格把关;进一步增强联席单位合力。依托监管制度,加大部门联合检查力度,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焦点 3

教育部门如何帮助“后进”的孩子?

如今,不少家长都存在这样的疑惑——课外培训的整治监管越来越严,但孩子成绩有点跟不上,不能补课的情况下,后进的孩子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文生表示,实施“双减”以来,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都开展了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补习辅导和答疑,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和便捷服务,市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研制各学段、主要学科的基础性和拓展性作业样例,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提供在线答疑活动,学生或家长也可登录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选择点播课堂、家长课堂、在线答疑等教育服务。”

此外,“在课堂上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后优先辅导;全市教育系统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成长导师,全面关心关爱学生成长。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困难。”

焦点 4

教师队伍助力“双减”落实有哪些举措?

要切实地推进“双减”工作,确保有成效,除了出台相应政策之外,也需要教师队伍的大力配合。

对此,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孔祥树表示,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师德失范清单,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开展师德建设“铸魂”行动。优化国家、省、市、县四级教师培训联动体系,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内容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内容。实施“金山英才”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开展教师招聘“引凤”行动,吸引省内外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校毕业生落户镇江。强化教师队伍梯队建设,落实“卓越教师”专项定制培养。贯彻省、市有关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意见,改革教师评价,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破除“四唯”倾向。

目前,全市共培育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7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6人、正高级教师96人、省特级教师85人、省特级后备62人、市学科带头人397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526人、教坛新秀297人。教师整体素质,拔尖人才人数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

焦点 5

注重文化素质之外,如何关注学生身体素质?

除了学习成绩、文化知识之外,孩子的身体素质也是每位家长非常关心的焦点问题。

对此,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杨莉表示,“目前,每年组织全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至少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逐年增加体育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投入,坚持‘阳光1小时’体育运动,每天至少开展1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项体育竞赛,覆盖全市各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

不仅如此,各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也是全市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之一。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项目不断涌现,一种全学段覆盖的生动活泼的校园运动氛围正在形成。目前,数据显示我市98%的中小学校已建成体育俱乐部,社团总数达1093个,平均每校开设社团数近5个,每周活动平均时长1小时,学生普遍能熟练掌握1-2项基本运动技能,实现“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的总体目标。

2023-12-09 聚焦课外培训机构整治监管、教师队伍助力落实、增强学生体质…… 市教育局一一解读焦点话题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6364.html 1 3 我市“双减”试点“成绩”如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