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第02版:要闻

美丽丁新线 点亮古村新生活

本报通讯员 殷惠娟 吕银杏

本报记者 佘记其

“墨黑的沥青路面、道路两旁的金鸡菊和高大水杉……再配以蓝天白云,犹如一幅天然的乡村风景画……”近日,多年没回老家的贡新国从福建驾车回丹阳延陵镇柳茹村后,情不自禁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条信息,“美丽丁新线,感受新生活……”

贡新国点赞的这条路,是老家7.196公里长的丁新线。这条路是延陵镇乡道,北至香草河,南至延陵集镇,是城乡、镇村公交、校车线路,道路宽6-12米不等。

“丁新线经历了泥土路、石子路、水泥路、沥青路四个发展过程。”柳茹村78岁的村民贡四二告诉记者,他30多岁在延陵镇的一家企业上班,那时的丁新线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道路特别难行。

“丁新线路面原是水泥混凝土铺设,因建成年代久远,路面坑坑洼洼,破损严重。” 这是丹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路科科长陈晨知道的丁新线。2019年改造成沥青路面,极大推动了周围村镇发展。

柳茹村村干事贡延君介绍,近年来,随着丁新线的路面改造提升,终于打破了当地资源优势“养在深山无人问”的尴尬局面。他说:“丁新线路面改造后,柳茹村凭借着稻麦种植、水产养殖、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了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路通了,人们的思路也活跃起来。村民贡贤军承包耕种田地300多亩,成为本村承包种田致富户之一。贡延君介绍,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安徽籍农民来承包种田。“10年前,来自安徽的杜道红堂兄弟5个人就先后来到柳茹村承包种田,现在已发家致富。”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2015年,柳茹村引进“上海万仕诚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五六百亩慢慢扩大到上千亩,现在已经有2600多亩。2019年,柳茹村又引入“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户共同参与中草药产业。基地负责人邱道泉介绍:“要致富,先修路。中草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丁新线路面的改造提升。”

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邱道泉说,基地常年雇请20多人,均是当地农民,仅人工费用一项,去年就支出450万元左右。60多岁的邹锁军是基地的一名工人。他说,自从村里建起中草药基地以来,他除了每年从流转的土地上拿到年终分红外,还和村里的其他人定期来务工,一年下来的收入有3万元左右。

走进柳茹村。宋朝的贡氏宗祠、柳茹古巷道,元朝的友于堂,明朝的王公祠,清朝的眭氏节孝坊……行走在柳茹村的古道上,生活节奏仿佛慢了下来。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国家级古村落柳茹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文化赋能,产业跟进,农旅融合。”谈起柳茹村的发展,柳茹村党总支书记邢学平说,“丁新线路面改造提升不仅助推了柳茹村古村落文化产业发展,更致富了一方百姓。”

2024-07-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7056.html 1 3 美丽丁新线 点亮古村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