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苇
小姑妈一家送我表弟来城里,顺道来看我,给我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其中有一段油色发亮的腌鱼,我一看外形,忙问是不是青鱼,小姑父打趣说:“你从小就挑好的吃,倒是识货!”
我笑嘻嘻地接过来,拎在手里转了一圈,说:“这是个好东西啊,是野生的吗?”小姑父说:“不是野生的也不会往城里带。这青鱼是我自己在野塘里钓的,鱼竿都拉断了,我硬是下河用抄网抄上来的,有30多斤呢,回去吃了一段,其他的都腌起来了,这次来挑个尾巴给你。”
故乡水软风轻的江南,河汊密布,鱼有的是,村里的娃娃们会走路就会捉鱼,像我小姑父这样的老手,仅凭一片鱼鳞就能辨出鱼的种类和大小。见得多、吃得多了,哪种鱼美味,哪个部位好吃,人们早已心里有数。有道是:“花鲢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此农谚强调了三种美味的精华所在,也表明人们对青鱼尾的偏爱。这种耳濡目染的饮食启蒙,一直影响着我的整个味觉系统甚至饮食心理。
青鱼尾好吃,得益于这种鱼的独特习性。顾名思义,青鱼通体青黑色,有着鱼雷一般的流线型身材,平日里都在阳光照不到的深水底层独来独往,以螺蛳、“歪子”(本地一种手指大小的黑色贝类)等为主要食物。较之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主食水草和其他生物的草鱼、鲢鱼等,青鱼的格调显得高一些,肉质更厚实,泥腥味也少。所以讲究的人家,过年腌鱼都挑青鱼,青鱼腌晒得好,鱼皮上能沁出一层油膜。
青鱼肉好吃,但想捉住它们却并非易事。在野塘里,这些家伙们一旦长成,动辄十余斤乃至数十斤重。有过捉鱼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水里,寻常人根本搞不过几十斤重的大鱼。青鱼又是鱼中力气最大的猛士(毕竟人家吃肉长大的),尾巴轻轻一搅,“哗”一下,就是一个大水花,让你站都站不稳。
也正因如此,青鱼的精气神全都集中在尾巴上,它的尾部是一种胶质肉,肥厚香腴,用来红烧,火候到位,那滋味甭提多棒了。不仅寻常百姓喜欢,连美食大家梁实秋也赞赏有加,梁先生在其《胡适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描述“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连遍尝美食的梁实秋都如此印象深刻,可见青鱼尾的魅力。
我把这段青鱼尾,纵向劈成两半,一半挂起,一半放进清水,泡去咸味,捞出控干水分,切成小段,菜油滑锅,下葱段姜片爆香,把鱼块请进锅煸炒,待鱼肉变色,加黄酒、老抽、生抽、冰糖,一次性加注热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焖煮个把小时。直熬至色泽酱红,汤汁浓稠盛出,趁热夹一筷,浓汁伴着鱼肉入嘴,但觉肉质细嫩却有肥厚油润之感,细咂间丝丝咸鲜绕舌,特别是尾鳍上那层灰黑的筋膜,嚼在嘴里如同细嫩的肉皮一般,真是妙绝。
吃剩下的鱼汁,蒙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待下一餐取出,但见满盘晶莹如同琥珀,用筷子捣一块,Q弹劲道,里面夹着片状的碎鱼肉,蘸点醋,颤颤地送入口,咸鲜冰凉,爽滑不腻,味道一点不输镇江肴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