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让田间学校成为农民致富金课堂

周迎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其中“新农人”、专业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其中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田间课堂”“田间学校”应运而生,在解决农民生产难题“最后一公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乡村振兴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要让更多农民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还需让田间学校更精准、更及时、更方便地为农民提供机遇,成为万千农民致富的金课堂。

田间学校定位要“明”,服务农民的底色不能变。田间学校,从名称来看,有“乡土气”,更“接地气”。学校开在田间,向农民对口教学,教的内容也都是农民所关心、在意的。在镇江,农业多样发展,大田稻麦丰收两季,丘陵瓜果香飘四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数以万计。但不可否认,行业标杆总是屈指可数,大多数农户往往还靠着“老经验”“旧办法”开展生产,哪怕想要学好技术、新经验,却苦于“破题”无从着手。这就需要田间学校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将为农教学、为农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底,真正以为农、助农的初心使命,将自身的“角色定位”立得更加明晰。

田间学校服务要“准”,让农民真正学有所获才是关键。学校扎根田间,教学方法和内容自然不能浮在表面。如何让农民教育培训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民需求、增强培训效果?这是田间学校清晰定位、精准作为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不少“田间课堂”“田间学校”,其中不乏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评定的优秀学校。例如,丹阳市的田间学校围绕“菌菇”产业为核心,带动周边“菌农”共享产业;句容市田间学校围绕桃、梨、葡萄、火龙果等应时鲜果产业,为果农们提供品种规划、技术指导……纵观成功的田间学校,无外乎在教学内容上务实且精准,教学方式上改“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以需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授课方法上讲农民话、教农民做,只有以农民为中心,鼓励和激发农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

田间学校支持须“优”,多维度保障才能底气十足。打造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培训基地,是科技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地头的创新举措。一方面,这需要一些先“跑起来”的产业排头兵提供新理念、新知识乃至培训场地,另一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农人”,也是党和政府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应有之义。各地和各相关部门,须将培育新农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为田间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学校制定合法合规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还须发挥资源优势,为学校请来农业专家、行业“先锋”、销售达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田间学校实训培训和服务接待水平,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小课堂变身大舞台,大舞台开启致富路。相信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田间学校的当下,只要把课堂办实、办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定能赋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的从业认知和生产水平,帮助他们获得“培训”红利,开启致富大门,助力乡村振兴,以昂扬的姿态推动镇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产业兴旺新图景。

2024-06-13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3358.html 1 3 让田间学校成为农民致富金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