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夏尉容 本报记者 周迎
日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我市丹徒区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丹阳市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句容市赐福农场农民田间学校等3家田间学校入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农民田间学校就是全国农广校体系在基层的有效延伸,是以农民为中心,经营主体为依托,产业为链条,田间为课堂,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实训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对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看我市三所入选的“田间课堂”,都各具特色。丹徒区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依托“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在提升茶叶品质、扩大茶叶销售的同时,呈现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让参观学习人员更生动、更全面、更专业地追寻茶文化历史脚印,收获先进的制茶工艺,体验“茶文化旅游新业态”,不断提高茶产业知识、经营水平,推动区域茶产业协同发展,稳步提升。
而在丹阳市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不但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还有着明确的教学安排、目标和要求及考核制度。
“我们依据组织构架明确办班流程、校长职责、农民辅导员职责、实训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自有师资继续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并做到制度上墙。”企业负责人表示,学校基地有5000平方米的实操中心和5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可同时容纳350人集中学习,配套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拥有包括电脑、投影仪在内的完整的现代教学设备。
硬件过硬,软件也不能含糊,在这里,有着一支包括“土专家”“田秀才”“科技人才”“乡土人才”在内的强大师资队伍,以“江苏省三带名人”姜建新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师资人员5人;依托“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食用菌科技服务超市”等科技服务平台,常年外聘师资人员1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名,研究员5名,教授3名,提供技术与管理培训服务;省标准化委员2人,提供产品技术标准化培训服务。
“我们的教学资源依托‘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食用菌产业推广体系丹阳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协工作站’‘国家食用菌标准化区域服务和推广平台’、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工作室、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丹阳市草菇大王工作室,建立以技术咨询、指导,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为重点的长效开放服务机制,将食用菌栽培的全过程制成模式图、“明白纸”,发放给学员,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让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科技资源优势,积极示范推广食药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带动周边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科学种菇,实现共同致富。
句容市赐福农场田间学校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包括3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1个,600平方米田间课堂一个,火龙果新品种培育实验室一座,能够同时容纳近200名学员学习。
“我们重点挖掘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担任农民辅导员,广泛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单位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学校负责人熊国云表示,与此同时,学校对接全国共享师资,优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依托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名师工作室,强化师徒传承,组建团队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标准流程开发、人才培养。此外,学校还十分注重现场教学,通过技术示范、培训讲解和咨询服务,随时帮助农民学员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培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关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设了22个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65个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现场教学点(亚夫田间课堂),并将他们打造成产业特色明显、培训设施完备、示范带动力强、培育成效显著的田间课堂,就近就地、服务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培训服务。其中,4家田间课堂被推荐为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共享实训基地,3家入选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