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泠
初夏时节,丹阳城焕发着勃勃生机,绿意盎然。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夏霖烈士故居宁静地坐落于喧嚣的市中心,宛如一座穿越时光的灯塔,照亮着岁月。走进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仿佛能听到革命者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为了信仰和理想,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自己的历史篇章。屋里,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悲壮,那些关于抗争、牺牲、胜利和希望的故事。
夏霖(1895-1927),字雨人,化名余仁、林雨人、宋时雨,镇江丹阳人。1916年考入南京暨南学校,毕业后在丹阳任教。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寄希望于教育救国,曾免费为穷人办夜校。1925年4月经恽代英、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区委及江苏省委巡视员、南汇县县长、丹阳县委书记等职。他奔赴四乡,发动群众,领导农民运动,参加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无锡农民暴动。后因暴动失败,于1927年11月11日在无锡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其施以酷刑,他坚不吐实。1927年11月13日,夏霖被绑赴刑场杀害,年仅32岁。
如今,夏霖烈士故居位于丹阳市新民中路百合苑小区内。随着时代的发展,夏霖故居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老街区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新建的道路、现代化的住宅区、繁华的商业中心,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在这一片片现代化建筑中,夏霖故居如同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红色宝石,被保护起来。这是丹阳对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的决心。
1991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将夏霖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夏霖烈士故居原有房屋7进,每进4间,夏霖居住于第1进,第4进东间厢房是夏霖的书房。2001年因城市改造,故居全部被拆除,只有第4进按原样西移8米重建。
夏霖烈士墓位于丹阳市开发区联观村,是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丹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前碑石正面为“烈士夏霖同志之墓”,背面刻有烈士传略,并有石刻对联:“争取革命胜利,坚强不屈;献身党的事业,浩气长存”。
“如今的夏霖故居,不仅是对夏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缅怀。”家住百合苑小区的张先生每次看到它,都有感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献身的英雄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夏霖故居和夏霖烈士墓目前已成为丹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丹阳市每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等各种方式,让年轻人了解革命历史,让这份精神财富得以传承,让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位市民的血脉中。
“这种传承是将革命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激励每个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联观村村民朱女士说,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守,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种力量,也将激励更多的人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