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第05版:宜风瑞气新丹徒

追忆那一抹铭记光辉历史的红色光影

“程默摄影红色文化研究会”揭牌成立,相关访谈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崔宁华)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5月27日,程默摄影红色文化研究发展访谈活动在宜城小学学术报告厅举行,“程默摄影红色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树峰及程默的7个子女应邀出席现场活动。

据了解,程默,1916年9月出生于丹徒宝堰镇,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电影家、摄影家。5月27日,是程默去世10周年纪念日。“活动旨在通过追忆和回顾程默的红色一生,厘清程默影像资料的历史价值,激发丹徒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赓续红色文化、讲好丹徒故事、续写丹徒华章的内在动力,用红色文化为丹徒高质量发展赋能。”丹徒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军表示。

活动现场,程默的子女通过访谈形式讲述了父亲程默当初是如何走出宝堰,走上摄影道路,成长为“红色摄影家”的人生经历。1931年,15岁的程默,跟随亲戚坐船来到上海,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启了摄影生涯,并与夏衍、阿英等进步人士接触,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程默之子、《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原摄影部主任程京京讲述了程默和毛泽民相机的故事。毛泽民1943年牺牲后,他的120相机被辗转送到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在大部队撤离延安前的一天傍晚,毛泽东把程默叫到窑洞,把相机托付给他保管使用。在此后的岁月里,程默一直将这部相机带在身边,直到1960年将这部相机捐赠给中国摄影学会。

李树峰介绍了程默影像资料的历史价值,及程默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年仅20岁的程默怀着沉痛的心情拍摄了《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的纪录片,成为我国目前唯一记录鲁迅葬礼的历史资料。在延安时期,程默拍摄下许多重大事件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工作生活镜头,他还是唯一记录下党中央撤离延安这一重大战略转折的摄影师。1949年10月1日,33岁的程默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与拍摄《开国大典》大型纪录片,记录下这一振奋人心的场面。

当天,“程默摄影红色文化研究会”揭牌成立。据了解,该研究会旨在搜集、整理和研究程默革命历史题材影像资料,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光辉历史,弘扬程默精神,2018年,在程默的故乡丹徒,成立了“程默少儿摄影社团”,定期邀请知名摄影家举行摄影技术培训、外出参观采风、举办摄影展、组织参加各类摄影比赛等,培养会员们掌握摄影技术,激发摄影兴趣爱好,提高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聚焦伟大时代。

活动在程默子女集体朗诵的《为父亲而歌》中结束。

2024-05-28 “程默摄影红色文化研究会”揭牌成立,相关访谈活动举行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1194.html 1 3 追忆那一抹铭记光辉历史的红色光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