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端华
近读《庄子·天道》,其中有“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一说,意即道理的奥妙只能用心去体会,没法用语言去表达。有些时候,也指情况微妙,不便明说。现实生活中,像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和时机并不少见,但能否“意会”,关键在悟性;可否“意会”,关键在匠心。匠心独运之人,善于制造意会的空间,营造意会的情境,构造意会的玄机,用“意会”之妙塑造审美之趣。
可意会的神形之趣。明宣宗朱瞻基善画,一天入后宫竹林散步,见宫女正与一只小狗嬉戏玩耍,顿时来了雅兴,即刻回书房展纸走笔丹青:庭院一角,绘墨竹两竿,竹旁点染有三处远近不同的杂草。潇洒轻逸的墨竹下,侧卧着一只毛茸茸、温顺可爱的小狗,紧闭嘴巴,双目圆睁,前爪支地,两耳低垂,扭头注视画外。画毕,题曰《一笑图》。《一笑图》中的竹与狗皆无笑意,又为何名“一笑”也?翻检典籍,亦百思不得其解。终有一日顿悟:“笑”字者,乃“竹”下一“犬”也。真是叹服于宣宗设置的“意会”之妙,通过看似无关的具象之物,营造文字象形的意外之趣,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可意会的无中之有。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并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有一年,徽宗在全国招考画师,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深山”和“古寺”都不难画,可这“藏”字如何体现?但见有一幅作品别出心裁:崇山峻岭的小道之上,一个和尚正挑水前行。有和尚挑水,说明附近一定有他住的寺庙。但寺庙在哪里,却找不到, 可谓把这个“藏”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宋徽宗见到此画,惊叹不已:“好!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十分独到,当取为第一!”这位考生,巧用“意会”之妙,叩开联想之门,乍看似“无”,“无”中却“有”,真是精妙绝伦。
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惠子和庄子本是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前去看望。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当宰相。”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拜见,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它要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粒不进食,不是甘泉不饮用。此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见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竟然仰头发出威吓声。”庄子用这个故事,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鹞鹰,将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暗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构设了一语双关、旁敲侧击的“意会”之妙,引导惠子听懂暗藏的弦外之音: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否则会自取其辱,真善美永远是从容坦荡、无惧无畏的。
令人叫绝的“意会”之妙,既是角度之妙、表达之妙,更是思维之妙、处事之妙。生活中,善于创造和运用“意会”之妙,就能更深刻地领略大千世界、芸芸百态的思想之美、情趣之美、逻辑之美、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