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娟 奚嘉哲 蒋丽
“先对折一次,再把这个角翻折上来,对啦,就是这样……”近日,在扬中市兴隆街道精神康复驿站,两位社工师正在指导几名精神障碍患者制作手工玫瑰花,大家学得专注认真,还不时请教问题,画面十分温馨。
宽敞的活动场地、温馨的互助氛围、丰富的增能课堂……这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乐园,也是福彩公益金为精神障碍患者幸福赋能、点亮希望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扬中市紧紧围绕“促进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减轻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参与”原则,充分利用上级福彩公益金35万元,引入专业机构,先后在兴隆街道和西来桥镇各打造1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的全方位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精准回应群众关切。
“我们每天的活动都安排得满满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社工王爱琴介绍,驿站里没有“患者”,只有“老师”和“学员”,彼此尊重,人人平等。在福彩公益金的持续帮助下,驿站组建了更加专业的社工和志愿者师资队伍,除了日常开设的心理健康培训、音乐治疗、美术治疗、益智训练营,还特别开设手工课、生活技能课、工作技能课等,工作人员带精神康复患者参与田间劳作、超市购物、换乘公交车等活动,让驿站的服务对象也能像普通群众一样融入社会生活。驿站还经常举办歌唱比赛、趣味运动会和外出游玩等活动,在丰富精神康复患者生活的同时,锻炼他们肢体协调性、语言沟通能力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康复。兴隆街道精神康复驿站启用两年多来,共计开展活动180余次,服务近3000人次。
精神障碍患者刘杰(化名)是最早的一批入站人员之一。现在,他不仅开朗活泼了不少,还能帮助老年人助餐点做一些简单的分餐、送餐工作,初步实现了“再社会化”。“在这里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有什么心里话也会跟小伙伴们分享。”刘杰说,以前他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患病后整天闷在房间,感觉很孤单。现在的他,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都提高了不少。“趁着还年轻,我想重新找个工作,融入社会。”刘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一直以来,如何调动服务对象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扬中市兴隆街道精神康复驿站负责人孙剑飞表示,起初,大多数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的热情都不高。为应对这一现象,驿站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了解服务对象问题需求和建立信任关系上下功夫,制定奖励机制来激发他们的康复热情。
28岁的服务对象何月(化名)来驿站的时间不长,但她见人就说自己已经彻底“爱”上了这里。“起初,怎么叫她去都不愿意,后来,参加了几次活动后就很积极了,现在,她几乎每天上午都会去驿站做手工、画画,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谈到女儿的变化,何月的父亲眼里充满着感激。
“助力精神障碍患者重塑自信,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我们驿站的目标。”孙剑飞表示,福彩公益金作为精神康复社区服务项目的重要资金支持,为每一个精神障碍人士重拾自信、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力后盾。未来,希望能通过更专业的康复手段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让服务对象恢复生活的信心,看到生活的希望,为最终实现回归社会奠定基础,让康复驿站真正成为“心灵驿站”“阳光驿站”,造福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