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第03版:专版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团队:

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杨泠

本报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护士是一种职业,可以为患者提供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护士更是一种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白衣执甲、燕尾为冠、提灯而来、点亮希望;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凝聚温暖、守护健康。

患者所需,就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南丁格尔”努力的方向。近年来,该院护理部坚持狠抓护理学科建设,紧紧围绕国家、省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医院发展战略,关注患者全生命周期,以数字时代为契机,以科技赋能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循证护理、智慧护理等方面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专科水平,为该院护理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按下加速键。

搭平台 建机制 强培养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大众对护士“能打针发药就行,不需要那么高学历”的看法已经“过时”。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护理团队定位也逐渐从“配合医生打下手”向“能坐诊、会治疗”的方向发展。

深谙“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护理队伍,是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内在源泉”的道理,近年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确立了“人才建设和创新发展”两手抓的管理思路,多措并举培养临床护理人才,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该院护理部主任曹松梅介绍,2013年起,护理部就探索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对于N0-N4不同能级的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重点,推行学分制、清单式、证书化、资质型的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并结合“云时代”下的护理教育平台,培养人才核心素养。

青年护理人才是医疗护理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了解这部分群体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搭建有利平台,可以全面提升青年护士的专业

水平,形成踊跃创新的生动局面。

为了给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蓄力赋能,2021年起,护理部开展青年人才培优计划,根据不同青年护士所擅长的领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3年来结出累累硕果:全院新增护理博士1名、硕士生导师1名,新增省、市级专科护士28人。现有硕士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35人,省、市级专科护士166人,本科学历超过90%。护理队伍中,有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学术技术骨干3名、学术技术新秀8名等,进一步优化了护理人才梯队结构,形成人才能力可视化增长,扩大了护理团队的影响力。

从护理人员到健康科普家 “多边形”护士满足多样化护理需求

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凸显出服务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挑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在不断拓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的同时,积极探索护理亚专科建设,打造护理服务特色,深耕专科关键技术,先后有4个技术项目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护士作为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实践者,发挥他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专业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健康科普的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效果。近年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各专科护理团队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各司其职,或线下进工厂、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开讲座、做实操、行义诊、发宣传册;或线上发布情景剧、微视频,开直播,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市民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疾病预防知识,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极具特色的科普形式,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各项科普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好评。2023年,该院获评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优秀基地称号。

此外,护理部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护理部与信息科合作,基于护理程序,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生儿低血糖预防与管理、PICC相关血栓预防与管理的护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风险管理自动化、护理过程标准化、护理服务同质化。

以循证护理为突破 打造全新护理生态体系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今年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第10个年头,自2015年探索循证护理以来,该院实证研究不断迭代,构建了循证证据应用生态体系,并基于信息化进行决策支持,形成保障证据可持续应用的特色生态圈模式,带动了医院循证护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年来,该院持续推动循证护理与专科建设、质量改进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证据从生成、整合、传播到应用的动态循环。

“高质量的护理必须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最佳证据为支撑,最终为患者服务。”曹松梅说,正是由于这一点,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开启了护理循证探索,鼓励护士从临床发现问题、开展循证,再回到临床解决问题。

以《基于i-PARIHS框架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预防的循证实践》为例,外科手术患者中,超过70%需要全麻,这其中,又有50%的患者因为插管而导致咽喉疼痛。曹松梅说,虽然这样的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患者也会逐步缓解,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护理人员还是想尽力为患者减少,甚至消除这种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此,手术室和麻醉科护士联合开展循证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该院外科全麻术后出现咽喉疼痛的患者减少了一半左右,该项目也因出色的成效,在第六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上,入选我国护理类质量改善最高级别奖项——“护理质量改进提灯项目”杰出项目,填补了我省该奖项近5年的获奖空白。

近5年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开展循证项目30余项,形成了快速外科康复、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护理、伤口造口等四大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循证护理文章近百篇,参编复旦循证护理中心、江苏大学循证教材和专家共识,申报十余项循证护理课题,获得相关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

化天涯为咫尺,变壁垒作通途 “互联网+”破解患者护理难题

随着“互联网+护理”的光照进现实,解了那些有护理需求却又不便出门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为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护理”的发展,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有力疏通了患者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互联网+护理”服务成效如何?患者及其家属最有发言权。

多年前,市民姜女士的老公因病不幸成为植物人,只能通过胃管进食、导尿管排泄,出院后需每月返院更换导管。每次更换管道,姜女士都要“全家总动员”——呼叫救护车来回,入院挂号缴费,帮忙抬人上楼下楼……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半天时间。随着她和亲友年纪渐长,大家越来越力不从心,每次就医都相当苦恼。2021年,得知江大附院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姜女士从网上下单,很快就有专业的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既节约了亲友的时间和就医成本,也免去了老公被来回搬运的不适感和紧张感,让他在家就能享受同质化服务。

患有严重糖尿病足的失能老人刘爷

爷,身上有多处压疮,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后,在伤口专科护士的仔细照顾下,直到去世,身上没有一处疮面,完成了老人生前想要保证“皮肤完好”的最后心愿。

新手妈妈小章因为涨奶疼痛难忍,把自己独自关在房内哭泣,无法吃到奶水的婴儿也跟着号啕大哭,家人一时间手足无措。在他们的紧急求助下,产科护士敲响了小章的家门,安抚她的情绪,用正确的姿势让宝宝吮吸,再用按摩手法帮助小章把乳汁排空,解决了产妇一家人的困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曹松梅介绍,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核心,以满足健康需求、完善信息平台、建立规范体系、加强管理与评价为抓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提出“1+2+3+N”的解题策略。在利用好“网上江滨医院”这个“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同时,探索“多科融合”和医院-社区“二级联动”两种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和能力,打造“互联网+”服务新格局。

据悉,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自2021年6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至今,该服务已扩大至9个专业的38个项目,包括伤口造口护理、管道护理、心血管护理、老年护理、腹膜透析居家护理、呼吸慢病护理、母婴护理、新生儿护理等,服务人群也逐步扩展到全生命周期人群,3年来,“互联网+护理”服务量从最初的每年数十人次到如今的近千人次。

“当前,正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院护理工作提档升级的重要阶段。”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袁伟表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差异化护理服务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院全体护理人员将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在护理领域中持续发挥专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推动新时代护理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2024-05-12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团队: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08782.html 1 3 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