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第12版:春江潮

普通人也可以当主角

——观电影《不虚此行》

□ 刘效仁

当闻善忙完方阿姨的告别仪式,来出租房急切地喊着“小伊”,却再也找寻不见,只好打开电脑,真诚地对“小伊”说,“你可以当主角”。这是电影《不虚此行》片尾的情节。

《不虚此行》作为一部深具情感深度的文艺片,以平实、舒缓的节奏,颇有些灰色的镜片主题,借助对五位亡者的追忆,表达了每个善良的人生都《不虚此行》,值得敬畏和纪念的深刻主题,同时叙说了主人公闻善从失败的普通编剧,成为悼词写作者的心理过程。

闻善有个执念,要为普通人立传,可在接了投资方几个活儿后一再失败。因他所写的“普通人”与主流时尚不合,被批没有戏剧性,自然也不可能有票房价值。这个时代需要英雄,观众也需要传奇,需要从灰天鹅到公主的浪漫梦想……

只是,闻善仍旧未能放下读研究生时的作业——写“观察日记”,于是就去了京城的殡仪馆。在他看来,这儿生离死别,最具有戏剧传奇之地。从观察到介入,竟阴差阳错成了该行业声名鹊起、有口皆碑的悼词作者。从赚钱糊口的方式,变作记录死者人生、感味善良的重要途径。

闻善掏心掏肺写下声情并茂的悼词,既安抚了逝者,慰藉了活着的亲友,也为自己带来了某种温暖和感悟,即对普通人生的敬畏,对善良生命的景仰。自然,亦在奔四十的日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无论剧本,还是悼词,“只要写就好”。

乡村教师老王先生,退休后来到大北京,尽管有北斗导航,可一出门就找不着北。告诉孙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把家乡山里的竹子栽在小区里,却被物业拔出。面对闻善的采写,王先生却对父亲疏离如同外人。反倒是其幼小的儿子更懂爷爷,学过游泳的他,暑假在老家装作溺水,骗得王先生回家一趟,好陪陪老人。好在王先生对父亲未曾当面言说的爱与缺乏陪伴的遗憾,在陪伴儿子中有了改变。

那个不愿意继承父母房产的大哥;当妻子提出离婚时,决然把北京二环内的这套房子留给妻子;为给迎考的妹妹降温,曾经每天骑车20多公里买冰块的大哥万晓军,在弟弟万小勇和妹妹万晓梅的点滴回忆中,让一个独具情怀的普通兄长,脱颖而出,真实可触。

四个人一道创业,正当公司有望融资,从地下室搬上来之际,可创始人CEO“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程序员老陆看来,即使死也只能是他,而轮不到那位“领头羊”。因为都在玩命工作,他的包里始终装着救心丸。斯人先逝,公司融资几成泡影,团队也面临解散。

起初,闻善不愿意接活儿,最终被团队感动。当然,峰回路转,公司融资成功,因肝胆相照,生死与共,一群普通人终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从甘肃天水千里迢迢为朋友甘铭的悼词,找闻善讨说法的女孩邵金穗,经过几日共同寻找他人生活中的真相,彼此都带来了些微的改变。中学时期就开始抑郁,寻求医治的甘铭,身为律师却成了配音视频的网红,网粉一度涨到十万。这段时间正是他较少去医院的日子。当屡投简历不中,职业配音的梦想破灭,加上女配音邵金穗为工作息网六个月,终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甘铭是那种“在关键时刻冲出来保护别人的那种人”。为此邵金穗深深责备自己在关键时刻的退场。但她和闻善有个共识,甘铭的离场“不是软弱而是善良”。

方新来阿姨是五人中唯一现身屏幕的主角。曾遭遇婚姻背叛的她,学会了释然。由于癌症医生宣布仅剩几个月的生命,竟着手定制自己的“祭文内容”。反倒是对生命的乐观,又活了三年。用剧中的台词说,死亡被最大限度地稀释,而活着变得如此强烈。于是,生命仍在延伸,越来越宽广。

五位主角的故事作为真实的存在,他们都用有限的生命时光,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所以,才会在亲朋好友,乃至从未见面的网友心中,留下一串串珍珠般的感动和敬重,才会在“送别至亲”的仪式上,有了闻善所撰让人泪下的“人生小结”。

作为“用文字送大家最后一程的人”,闻善在不幸与幸福之间折返,在虚度与充盈之间往来,从此明晓了生命的内涵与价值。他对总要挖掘主人公生命细节的回答是:“写这个得负责。”更让他懂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普通的人也可以当主角。于是,他把为人写悼词的职业真相告诉了导师,也决定回家撕下编剧的皇帝新衣。此时,与自己和解的闻善只能用啜泣回应母亲的关切。

每个普通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价值和存在意义。是故,普通人的生活,依然值得书写、讴歌。正因为书写了普通的人生,叙事平淡哀而不伤,平缓而又节制的《不虚此行》才真正不虚此行。

2024-05-10 ——观电影《不虚此行》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08485.html 1 3 普通人也可以当主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