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第12版:春江潮

草原上的“敦煌”

□ 善 俊

一说到石窟,浮现在大家脑海当中的恐怕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石窟”了,如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等为代表的石窟艺术,都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艺术景观,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不过在中国古代留存至今的众多石窟当中,有一座石窟却显得尤为特别,那就是屹立于茫茫草原之上的“阿尔寨石窟”。

这座特别的石窟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和黄河河套交接处的狭窄地带上,如今属于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石窟耸立在一座红砂岩石小山之上,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广阔的草原上,阿尔寨石窟的高大给人一种孤冷和神秘之感,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显得如此灿烂与辉煌。

“阿尔寨”源于蒙古语,在蒙语当中,阿尔寨代表的意思是“平地隆起”。事实上,阿尔寨石窟的确是依山就势而造的,原来拥有108窟,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百眼窑”。这座石窟现存60多窟,其中有13窟绘有壁画,因此也被称为“草原敦煌”。

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草原石窟寺,阿尔寨石窟所在的山顶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而石窟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学界认为,阿尔寨石窟始凿于1600年前的北魏时期。北魏的鲜卑族在入主中原后,大兴佛教、开凿石窟,如久负盛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诞生于该时期。

而阿尔寨石窟的开凿和壁画的绘制则可分为北魏、西夏、蒙元、明朝四个时期。从北朝时期成为礼佛之地以后,经隋唐至五代,一直繁华不衰。公元10世纪时,西夏王朝大力提倡佛教,阿尔寨石窟得以扩建。

蒙古人的崛起使得阿尔寨石窟走向了全盛,在灭西夏之后,蒙古人在阿尔寨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使得阿尔寨石窟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为丰富,阿尔寨石窟约一半的石窟都开凿于蒙元时期。

不过据专家考证,阿尔寨石窟的部分石窟和建筑在明末毁于战乱,加之其后数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及人为影响,坍塌损毁严重。不过壁画内容却仍然十分丰富,瑰丽多彩,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色,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弥足珍贵。

此外,壁画中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的世俗壁画,附有绘画内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鹘蒙文和梵文,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状况。壁画风格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佛教各大流派的汇聚之地,也为研究北魏以及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提供了宝贵依据。

岁月的缓缓流逝,不光沉淀了阿尔寨石窟灿烂而深厚的文化,也在它身上镌刻出了时光的痕迹。2003年,阿尔寨石窟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风蚀雨侵、人为破坏都在这座古老的石窟身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石窟的内壁画开始脱落。

要知道,文物是不能再生的,任何的损毁都可能让这一历史遗迹彻底消失。于是从2018年开始,人们开始采用专业技术对破损壁画进行修复,建立了详细的保护档案。

由于壁画文物修复的不可逆转性,数字化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先进的摄影技术、三维扫描和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使壁画保护工作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让壁画“活起来”,从而进行永久保存与展示。

通过壁画修复以及数字化保护等手段,阿尔寨石窟的历史魅力正在重新绽放,它的文化内涵也被继续传承。阿尔寨石窟犹如一条文化长廊,见证着历史,承载着精神,凝聚着沧桑同时也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024-05-1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08483.html 1 3 草原上的“敦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