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敏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55岁中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萨都剌在镇江做官,不但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且经常为维护穷苦汉民的利益与上司作斗争。
镇江地当南北要冲,江浙重地。当时,“达官寓公,第宅鳞比,而穷阎败室,凋瘵尤甚”,贫富差距很大,特别是市场很混乱。萨都剌一到任就着手整顿市场,验定度量衡,使“市物者各得其平”。
天历己巳年(1332年),江南遭特大灾害,镇江人民“嗷嗷饥甚”。官府仅仅拿出一点粮食平价出售,饥民仍然买不起。萨都剌喟然长叹道:“民命如缕,纵然一斗米只卖三文钱,可是饥民又钱从何来呢?”于是他向上司禀报了这个情况,由于他“意气恳激”,终于得到上司批准,“尽发仓廪以济焉”,他又劝说大户出钱出粮救灾,使饥饿的人得到饭食,生病的人得到药物,死亡的人得到埋葬,流离失所的人得到安置,总共救济了80多万人口。
贫民张成等4户人家,住宅靠近官仓,知府要他们拆房迁居到其他地方。萨都剌对知府说:“在这灾荒年头,这几家穷苦百姓,勉强糊口都很困难,拆迁他们的房屋并且将他们赶走,这是要置他们于死地啊,这难道是父母官应该做的事吗?”可是知府依然不肯收回成命。恰巧这时萨都剌要护送一批兵器到京城去,临行之前,他将家里珍藏的白金壶拿到质铺里当了100串钱,分给了这4户人家,要他们租房子住。知府听说此事,十分惭愧,才停止了拆迁。
有一位老妇生性横蛮,乡里人称她为悍妇,一天,她到官府控告儿子有罪。萨都剌认真审理了这个案子,觉得她儿子并没有犯罪。因此就对老妇说:“做母亲的贵在仁慈,你给儿子乱加罪名,难道就不后悔吗?”于是将她儿子关进了监狱。这位老妇才泪流满面地向萨都剌叩头道:“我儿子其实无罪,请你们原谅。”萨都剌反复教育了这个老妇,并且将她儿子放了回去。从此,这个老妇“遂为慈母”,而她的儿子也越来越孝敬她了。
郡守有个宠奴,十分骄横狡黠,惯于扰害百姓。一次,有个百姓设宴招待客人。这个宠奴就假借郡守的命令,要从宴席上强行带走歌妓。宠奴目的没有达到,就向萨都剌诬告那个市民辱骂郡守,要求严办。萨都剌听了很生气,大声斥退了宠奴。这个宠奴又到郡守面前告状,郡守勃然大怒,立即将萨都剌召来府署责备道:“小民辱骂郡守,有人报告你,为何置之不理?”萨都剌缓缓地回答说:“按照詈法规定,只有在被骂的官长亲耳听到,才能办骂人者的罪,何况你是堂堂三品官,却和百姓为争一歌妓而较量是非,这件事传出去,恐怕有碍您的官声吧!”郡守听了觉得有道理,感谢道:“你到底是个读书明理的人,我差点冤枉了百姓。”
有一位府吏名叫张士廉,家境十分贫寒,其父兄相继去世,无钱殡葬。萨都剌带病前去吊丧,并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张士谦作父兄的安葬费用。
镇江有祈求鬼神去灾致福的风俗,当时有巫人举木偶于市间,“言祸福动人”,骗取老百姓的钱财。萨都剌严厉地打击了他们,“焚木偶于庭,毁其祠。”
萨都剌在京口任上三年,敦孝让、惩豪猾、拯贫匮、通币法、平谷价、修废补坠,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萨都剌倾心热爱京口山水,写下了近百首赞咏镇江风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