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第12版:春江潮

读《学衡尔雅文库》系列

——《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笔记

□ 龚舒琴

这是我近来阅读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学衡尔雅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本,全名是《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以下简称《人种》)。按出版人排序,《人种》并不是“文库”开卷之本。但因本人读史的习惯,即:欲知事,先知人。况此书名尤为简洁而干净,且对人种之悬疑一直以来的困惑,让我开始了最先且最迫切的阅读。

这是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来自南京大学的孙江老师,也是这一系列丛书的主编。作者用短短八个章节,就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世界“人种”的绵长画卷。他以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乃至解构的历程,如剥笋般地,层层揭开西方人由来已久的“白人至上”的傲慢、居高临下的缘由和演变。

在欧洲,早在18世纪,“人种”学已经被冠之于“科学种族主义”的学名。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据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说,在18世纪末建构并解说人的形象时,法国作家福柯作品《词与物——人文学科的考古学》中所引用的居然是“来自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白人之所以是最优秀者,是因为他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黄种人”。而这群“黄种人”人,正是13-14世纪带给欧洲人噩梦般文化记忆的蒙古利人,他们谈“谈黄色变”。当然,在西方人的语境中,由最初的“谈黄色变”到最后中国人沦为不堪的“黄祸”,与其说是一个“科学”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过程。

研究“人种”学科的人很多。放在“人种”学科漫长谱系里,法国医生伯尼埃、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和德国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等一干人等,绕不开。但在阐发“人种”学科的论著中,布鲁门巴哈的《论人类的自然种类》、钱伯斯兄弟的《人种志》都是了不起的奠基之作。布鲁门巴哈首创以人种特征作为分类基础。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判断来自他拥有的数十个头盖骨。

大航海的发现,膨胀了西方人的财富掠夺邪念。伴随着坚船利炮,传教士的脚步也踏入非欧洲领地。中日甲午海战,鸦片战争,日俄战争等系列之战,令亚洲人尤其是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瞠目。

有识之士奋起。有识之士图强。但是,“戊戌变法”的猝然失败,更是给刚刚开始学会睁眼看世界的中国学人当头棒喝。

中国人怎么了?天朝上国怎么了?几千年的文明史怎么了?一系列的疑问,让浸淫在故纸堆里的旧学人如刘师培、章炳麟们也产生了怀疑,他们惊讶地发现并游疑地采信了“中国人种西来”说。

那些东渡日本的“新学人”如梁启超学生蒋智由们,却争先恐后地为“西来说”寻找有力证据。甚至,读过日本作家编写的《支那文明史》的刘师培居然在他的《攘书·华夏篇》中“愤愤然”写道:“汉族初兴,肇基西土。——汉土人数典忘祖,制盘古创世之说,以溯汉族之起源。”同样,读过此书的蒋智由也言之凿凿:“中国人种起源于巴比伦”。

或许是天意,正值我认真研读《人种》之际,“实证中国”良渚文明主题特展正在上海博物馆隆重推出,观者如潮。一件件神秘而高度尺寸不一的玉琮,一件件鲜活灵动的陶器生活用品,一件件造型独特的精美饰品,隔着约5300-5800年的光阴,无不透射出中国先民真实、火热而高度发达的政治、生活场景。这一实证,有力地回击了二百多年前甚嚣尘上的“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谬论。

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不能误读。事实上,回溯“人种”建构和解构的历史,就是一场解读和粉碎“白人至上”倨傲的征程。

据作者在本书开篇所提,1994年,发生在河海大学的一起简单的黑人留学生日常管理中的一场小争议,却让好事的外国论者骤然上升到种族的、文化的和历史的高度,曲解成为“种族民族主义”。这一极端实例,动辄拿“种族”“人权”说事的勾当,国人必须警醒并给予回应。

在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如何及时而有力地回应西方人强加给诸如“人权”等中国人身上的无处不在的曲意指责,发出中国人真实而笃定的声音,这是现代中国人应该有的姿态。无论黄白,无论白黄。无论人种起源之康德所推崇的“一元论”,亦无论伏尔泰所持的“多元论”,都是以西方人的视角切入。事实证明,世界之境,正是有了满天星斗般的各具特色的文明汇聚,才有了今天乃至未来的盛世。盛世之下,学会如何智慧生存,小至个人,大如国家,都需要自信地以实力为依托,高度重视话语主动权,发出时代最强音。

这,正是《人种》提供给我们的时代意义。“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学衡尔雅文库”很好地实践并承继了“学衡”派前辈学人的治学精神内核。

2023-11-10 ——《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笔记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2021.html 1 3 读《学衡尔雅文库》系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