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海蓉
11月8日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当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2023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好记者讲好故事》。总台央视记者——镇江人沙晨首个登场,以《拥抱伟大的新时代》为题,从自己年少时收看新闻节目的经历谈起,讲述自己在多个新闻事件中的见证与思考。
用老百姓的话讲好中国故事
30年前,中国电视上出现了一个新栏目《东方时空》,那一年,年幼的沙晨还不能完全理解节目里所讲的故事,但因为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新闻的种子。2015年,沙晨成为《东方时空》的记者和主持人,从此,与中国故事结缘。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离开我们的那一天。沙晨在地铁站看到一对父母拿着手机,在给孩子讲袁隆平的故事:“这是一位伟大的爷爷,他不认识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都认识他。我们今天能吃饱饭,都要感谢他。”被触动的沙晨,把这位父亲朴实的话,原原本本搬上了当晚《东方时空》的新闻短评当中: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记住的袁隆平,他不认识我们,但心中装着每一个我们。
这一刻,沙晨再一次体会到,用老百姓的话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硬道理。
保持初心,追求新闻真相
《东方时空》伴随着中国电视改革而生。从春到秋,沙晨深知,传统媒体人到了不进则退,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历史的接力棒,已然到了自己和同辈的手里。
而立之年,继续勇毅前行,是沙晨坚毅的选择。他写下多篇新闻系列时评,用监督再次向网络乱象亮剑,针对一个个实际的案例,沙晨反复地打磨稿件,亮出鲜明的观点。
从事新闻工作21年,深入现场,追问事实真相,是沙晨一直的追求。在他看来,一名新时代的好记者,用融媒体的视角,挖掘主流价值背后的故事,对违背主流价值的现象,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真诚面对观众,用事实说话,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更是不变的初心。
从小与《镇江日报》结缘
优秀的人,往往从小就“锋芒渐露”。央视主播台前的沙晨,闪闪发光,而小时候的他,也早早就在家乡报纸上亮过相。
上世纪80年代,辽宁电影摄制组来镇江开拍电影《灰魔》。当年才三岁半的沙晨参与了拍摄,扮演剧中童年时代的阿敏。一则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刊出,黑白的照片尽管有些模糊,却能从稚嫩的脸上,看到小沙晨的认真和灵气。
2008年9月22日,《京江晚报》刊出《小学老师眼中的镇江籍央视男主播沙晨》。记者走访了沙晨就读的中山路小学,老师们对这位“全面发展,不忘师恩”的好学生记忆犹新,更是赞不绝口:
1987年参加工作的黄萍老师清晰地记得,沙晨是个长得很秀气、学习很不错、表现很出众的孩子,虽然只教了他一年,但黄老师还是记住了他。
从教近40年的徐智颖老师,从三年级接手,一直将沙晨所在的班带到了毕业。无论是上大学临走前,还是从北京回镇江,沙晨只要有空总会回学校看看老师,让老师感动不已。
热土之上的中国故事,无一日不新,无一日不欣。《好记者讲好故事》走到了第十年,沙晨坚信,新闻永远在路上,每个故事都是这个时代的印记,合在一起就是奋进中国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