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02版:要闻

我市召开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

十条措施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扫一扫,“码”上看会场 视频制作 张宇杰

本报记者 杨泠

本报通讯员 冯新春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为病情稳定的“两慢病”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11月7日,我市召开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市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下简称《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六方面的十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医疗获得感。

“强基”赋能,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持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把常见病患者、轻症患者分流在基层就诊。对此,《服务举措》推出一系列 “强基”实举。

一方面,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确保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值守门诊服务。中、高级医师人数不足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医联体(医共体)资源予以保障。另一方面,上级医院定期选派高年资专科医师到基层坐诊,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和健康管理,对全科医生进行临床示教和现场指导,让群众就近获得大医院优质的诊疗服务。

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未开设急诊且日均诊疗量500人次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日门诊延时服务1-3小时,周六周日至少开诊一天,并在醒目位置公示门诊时间。

医疗机构号源紧张是目前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患者,尤其是不精通网上预约挂号的老年患者,可能会面临“抢不到号”的窘况。卫健部门将协调全市医院,将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其中,江大附院、市一院、市中医院和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和丹徒区人民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其他二、三级预留至少30%的门诊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检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动不同机构间检查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政策“优待”,更好护卫特殊人群健康

2020年,我市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长处方服务,规定慢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次可开具1个月的药量,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次最多可开3个月的药量。在会议答记者问环节,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朝阳表示,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我市将继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施“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社区家庭医生还会定期随访,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此外,在确保信息真实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龄、卧床等行动不便的慢性病签约患者,经患者本人同意,可由家属代开药;对行动不便的独居患者,可以申请由家庭医生送药上门。

关注“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在《服务举措》中也有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对辖区6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及时将老年人的随访信息和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体检等信息更新至健康档案。强化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的包保服务,根据健康需求及时做好转诊转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岗位或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医咨询、导诊以及自助信息设备、手机终端等协助办理服务。制定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签约服务。

我市卫健系统还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治理,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

环境优化,群众就医安心舒心

到医院看病,一般是先交钱后看病。为方便患者就诊,我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试点推行辖区常住或参加基本医保的居民,在门急诊、住院就医过程中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村卫生室全面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开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开展周末预约疫苗接种服务。接种门诊结合服务能力、辖区居民服务需求、日常作息时间等合理分配周末预约号源。

我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行“一医一患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疗区域配备至少1把轮椅,候诊、体检等人群密集、等候时间较长的区域配足座椅。门诊公共卫生间做到有流动洗手水、有洗手液(皂)、无异味。

2023-11-08 我市召开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1594.html 1 3 十条措施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