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陈越
伴随典型案例解读和先进做法分享,一场“双碳”培训在现场约200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中间掀起“头脑风暴”。不久前举行的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会,聚齐了全市年用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用能大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督促工业企业加快运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提升能效水平,助推绿色转型。
经历思想洗礼和理念革新,不少在场工业企业负责人很受触动,“要积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企业战略规划,谋划减碳降碳路径,加快推动节能降碳、提质增效。”
这是我市一以贯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服务、鼓励、支持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大力度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今年年初召开的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严荣华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基础的建议》。以办理代表建议为契机,市工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需要持续巩固制造业的“顶梁柱”作用,高质量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着力强化链群壮大,我市已制定《制造强市镇江行动方案》,大力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统筹推进改造升级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船舶海工、高性能材料、新型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8月,四大产业集群完成应税销售2657亿元,同比增长6.4%。八条重点产业链完成应税销售2265亿元,同比增长8.5%。
锚定项目突破,工业战线一面抓紧推动技改“加速器”持续发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一面推进新投资新项目加快落地,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加快构建富有镇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1-8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8%,列全省第3。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4%,列全省第3。
优质企业是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标志。全力培育优质企业,夯实龙头骨干企业基座,我市实施“百企领航”“千企升级”,紧盯33家应税销售30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分产业链建立培育库,引导企业在规模壮大、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提升,带动产业链生态做强做优。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大力推进分类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绿色转型、要素资源保供、质量品牌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六大行动,持续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体系。目前全市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持续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为镇江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的翅膀。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3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455.18亿元,新增星级上云企业71家,标杆创建企业13家,4家企业通过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认证。
当前,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市多措并举助企纾困,通过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全年计划降低企业经营成本10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稳增长稳预期、解难题补短板。
日前,全市工信系统全面开展“百人进千企”专项服务行动:市县联动,市级对应税销售百强企业、省级重大工业项目、市级重点技改项目等三张清单企业,实行“一对一”挂钩精准服务;区级实现本地区规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我们将定期联系,及时跟踪着力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按照‘首接负责、分责办理、限时办结’的原则,建立问题办理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助力企业心无旁骛抢订单、忙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全力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莉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