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8日
第01版:头版

“一体化”统筹、“制度化”推进、“智慧化”赋能、“人性化”导向——

首次全国层面交流 我市交通执法新模式崭露头角

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任一鸣

打造“1+N”全员执法长效机制、首创“执法七必诀”、加快推进智慧执法装备建设……翻开近两年来我市交通执法成绩单,“四基四化”和“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新模式崭露头角。“一体化”统筹、“制度化”推进、“智慧化”赋能、“人性化”导向,以建设交通综合执法示范区为目标,我市已形成交通执法“镇江经验”,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可资借鉴的新路子。日前,我市交通执法新实践经验首次在全国层面交流,获得全国各地交通执法局(队)长的一致好评。

2022年至今,交通执法指挥中心共远程执行非现场执法任务10820余次,发现各类涉嫌交通运输违法行为线索3794件,正式立案1046件,占所有行政处罚案件的27.56%,非现场执法取证的比例较以往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全市交通综合领域的安全稳定。

为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能不高、职责边界不清的问题,我市着力构建“板块+条线”“综合+专业”的执法体制,以“1”个指挥中心为“核心大脑”“4”个业务科室为“神经中枢”“12”个执法大队为“执法四肢”的执法新架构,推进执法模式由“条线”单项监管向“条线+板块”“专业+综合”转化。由此打破了人员部门界限,实行一体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实现综合执法从水水综合、陆陆综合向水陆综合转变,充分发挥了全员执法机制在专项行动治理、重点时段监管、重大活动保障、急难险重问题任务攻坚中的突出作用。

执法体系完善后,确保执法公平公正、文明规范是关键。去年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制度化建设作为改革抓手,按照“便民高效”“进一次门查N件事、全部事”的要求,全面梳理了交通运输领域监管事项清单,理清监管事权,共梳理监管事项27项,监管子项639项,并对应制定履职标准和评价体系,发挥评估指标在优化执法业务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执法七必诀”,以“有处罚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计划,有计划必进系统,进系统必须执行,有执行必有记录,有记录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评估”为总纲,围绕“人员、工作日、任务”三大要素,统筹编制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实现“录入—派发—执行—督办—完成—评估”全链条闭环。今年以来,共制定行政检查计划560个,下发任务8935个,执行率100%。

交通执法存在监管盲区怎么破?“我们试点打造了市、县两级前端交通外场设备智能感知,后端交通执法指挥中心‘执法大脑’智慧研判分析,一线执法人员通过智能执法终端接收电子预警工单,实施战术布控和精准打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勤务模式,实现了对进出辖区重点车船的全面掌控,为非现场执法、重点区域精准执法等应用场景提供决策支撑。”市综合交通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凌建锋介绍,“数字底座”的不断夯实,使执法工作“如虎添翼”。

以信用监管、温情执法和品牌建设为重要抓手,我市还探索建立了“信易+治超、通航、驾培、工程、船检”等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监管与人性化服务;出台了道路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办法,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承诺机制。推进轻微违法“承诺即修复”,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931家次;创建“交联心·法致行”服务品牌,发布为民服务事实项目10项,让执法更亲民、更便民、更惠民。

2023-09-18 “一体化”统筹、“制度化”推进、“智慧化”赋能、“人性化”导向——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70704.html 1 3 首次全国层面交流 我市交通执法新模式崭露头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