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章飞彪)丹阳教育注重挖掘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社长兼总编戴伯韬五位丹阳籍教育家精神富矿,主张“像教育家那样办学、像教育家那样教书育人、像教育家那样管理教育”,不断推动高品质活力教育新实践。
设立教育基金,弘扬“心有大我”教育家精神。传承马相伯、吕凤子毁家兴学、重教兴教的先生之风,全市成立“相伯教育基金会”,已募集资金近3亿元,在全市教育人才的大力引进、优质师资的激励培养、教育项目的奖励资助、优秀学子的创新培育、困境学生的悉心呵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丹阳教育“可持续、高品质、有活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整合教育资源,弘扬“求是创新”教育家精神。充分挖掘、弘扬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教育资源,成立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中心,从城区到乡镇、从高中到幼儿园,以教育家名字或思想来命名学校,至今已形成马相伯(马相伯小学、马相伯学校、马相伯高级中学)、吕凤子(正则幼儿园、正则小学、正则初级中学、正则高级中学)、吕叔湘(吕叔湘中学)、匡亚明(匡亚明小学、匡亚明初级中学)等系列学校,凝聚价值共识,丰厚办学内涵。通过举办全国教育家思想研讨论坛、组建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联盟、出版6套本土教育家研究系列丛书等方式,有效凝炼丹阳教育精神,逐渐形成广泛文化认同。
开展教育研究,弘扬“启智润心”教育家精神。发轫于马相伯先生“一切学科,重在开门示径”的思想,经过对丹阳“五大本土教育家思想”的综合凝练,组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34所学校,聘请翟博、成尚荣等知名教育专家开展《示径课堂:丹阳教育家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生研究》,把教育家的“思想力”转化为行动力、创新力和生产力。研究重在指导教师开示门径地教、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让学生过一种知识有用、学习有趣、结果有意义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