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 利
我带着母亲和儿子2011年暑假去重庆探望哥哥一家,其间去了大足县,参观了大足北山石刻。慈眉善目的巨大卧佛,十多年过去了还如在眼前。当时参观完在景区门外的纪念品小摊上,我买了一本《大足石刻史话》,想让自己对石刻及其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哪知回来后,翻了几页书,居然提不起兴趣,根本看不下去。12年了,这本书一直束之高阁。
今年各种会议的间隙,我想着带一本书去充实。冥冥之中,多年前搁置的那本《大足石刻史话》进入我的脑海里,我想是时候与它来一场精神的对话了,我从书架里层把它找出来,放进包里。
土黄色的封面朴实厚重,翻开书,扉页上写着购买日期,2011年7月14日,书本右上角的油污是当时一包零食惹的,居然浸透了整本书,还好没有影响阅读。从序言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即所有的心思都沉浸在大足和大足石刻里。
中国的石窟艺术源于古印度,是佛文化的衍生品。相较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的兴起稍晚。也正因为兴起得晚,包容性更大,它不仅是佛教殿堂,更是一座民间风俗画廓。
大足的地方官员热心于历史文化的研究,研究石刻文化的氛围十分浓厚。
从唐代开始,宋代最盛,当地贤达出力出资,不断丰富大足石刻的内容,雕刻者不仅刻佛像,也刻经书,像《古孝经》等经典甚至是孤作,因之而成为不朽。本书的作者是当代大足石刻艺术管理所的研究员,不废清灯冷席,多年来一直搜集整理材料,加以研究,从石刻溯源,到伴随着每一尊石雕和石碑的故事娓娓道来。在作者的讲述里,我不仅了解了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也了解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的真谛,碑刻里的诗意人生和哲理启示。
从买书到读书,从对它提不起兴趣到甘之如饴,中间是超过十年的岁月。是啊,10多年里,我做过了什么,才会达成我和这本小书的结缘?这过去的10多年里,我去过敦煌莫高窟,那是多少人用多少代人的力量完成的心中的图腾;10多年里,我去了西藏,在布达拉宫,在大昭寺,体会到了信徒多么强烈的信仰自觉;10多年里,我读了《中国哲学十五讲》《传习录》《谈艺录》《管锥编》,读了《易经》《六祖坛经》,懂得了宗教是比审美更高的艺术阶段。
我想,正是这些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悄然改变了我,使我具备了与新事物结善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10多年的远行和躬读,今天,这本案头小书不会那么轻易让我爱上。眼前流动的那一行行的文字,于我而言,不单是知识的获取,也是一次精神跨越千年的神游,更是对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惺惺相惜。
岁月不断流,四季常更新。从来天酬勤,善果无捷径。人生的结缘,看起来是“果”,其实哪里离得开“因”呢?要想人生结善缘,就得一路下功夫啊。“天道酬勤”,唯有勤奋,才能与自己想要的局面握手相逢。当下足了功夫,我们曾经期待的美好就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