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曹树高
在镇江市区有座黑桥,给我的印象极深。她既是一座桥,也是一个地理概念,一般是指这座桥及其周边地区。如今,这座桥已穿越100多年,她也见证着10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是见证着镇江一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黑桥老而弥坚,是古老镇江城市100多年来变化的见证者。她是随着沪宁铁路的建设,为了方便铁路两边的老百姓出行而建的配套工程。沪宁铁路的建设,要追溯到19世纪中国那个屈辱的年代。英国人打到南京后,又在镇江建立领事馆。为了更加快捷便利,开始想要在上海南京两地建设铁路。最初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9月,英、法、美三国领事照会江苏巡抚李鸿章,提出建设上海到苏州的铁路,这一提议被李鸿章拒绝。1894年,张之洞任两江总督,作为洋务运动首领之一,张之洞对修筑铁路十分感兴趣,多次上奏朝廷提议修筑沪宁铁路。经多方协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才完成协议。清光绪三十年(1904),沪宁铁路动工建设,全线分4个工段实施,即上海至苏州、苏州至常州、常州至镇江、镇江至南京,4个工段同时开工建设。
镇江素有城市山林之称,山冈连绵起伏。沪宁铁路途经镇江市区时,必然要穿越山冈。铁路穿越宝盖山、风车山一带,路基铁轨就得向下开挖,这样一来铁路就把两边分隔开来,严重影响铁路两边老百姓来往交流。因此,在铁路上方架设桥梁是形势需要,也是老百姓的呼声,黑桥由此而诞生。架设的桥梁是用的钢筋混凝土,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水泥桥。
沪宁铁路历经4年时间建设,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4月1日建成通车,每天并开行6对列车。
起初,黑桥是座水泥桥并没有名称,由于当时火车所用燃料是煤炭,黑色的烟雾天天熏烤着桥身,时间一长水泥桥就被熏黑。人们自然而然地就称这桥为黑桥了,直到现在桥的下面仍可看出被煤烟熏黑的样子。
黑桥建成之后,给铁路两边的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也方便铁路两边人们来往交流,特别是桥梁是通往风车山崇实女中的必经之路,为家长和学生打开了方便之路。再加上铁路南面与北面的山巷、宝盖路相通,桥的两边又成了商家店铺、小贩买卖云集的地方,从早到晚都能听到买卖的吆喝声。
我曾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自传中看到这样描述镇江:“站在山头可以俯瞰北面大江和整个市容,那灰瓦衔接的屋顶,就像鱼背一样,一个紧挨一个,覆盖着整个城市。南面是海拔不高的群山,还有那花园似的迷人的山谷和竹林。”这位曾在镇江登云山居住过10多年的美国女作家对镇江充满着情感,她的童年几乎就在这儿度过。她喜欢到黑桥边走走逛逛,买点小吃,尤其喜欢黑桥边那个烧饼摊子,那里的芝麻烧饼特别酥香。童年的味道,成了赛珍珠永久的惦念,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病榻上的她仍用微弱的声音轻轻地说道:“黑桥的烧饼,多想再吃一块啊。”
沪宁铁路通车后,许多老百姓为了目睹火车呼啸而过的情景,常常专门跑到黑桥上看火车飞驰。有些乡下人好奇,想看一下火车,还特意来到黑桥上,等待火车经过这里。当时的黑桥,可以说是目睹火车行驶的最佳地方。
上世纪70年代,穿过镇江城的铁路改线,原先的铁路除运送一些生产物资外,再没有客运列车经过黑桥。直到本世纪初,最早的沪宁铁路彻底中断,钢轨拆除路基填平,再也没有火车经过黑桥了。如今的黑桥,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但仍允许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为防止桥体受到伤害,有关单位在桥的两头用钢轨深深地扎进地里阻止机动车上桥。100多年来,黑桥依旧在默默服务着镇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