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勇 本报记者 佘记其
今年以来,丹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将其作为打造“智造名城”的关键之招,为制造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企业“愿转”,政策引领实效显现。丹阳成立转型升级促进中心,深入贯彻《丹阳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研究制定2023年工作任务,组织实施诊断服务对接、企业分类上云、智能车间建设等七项行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及其解释说明,重点在产业创新发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六大方面给予支持。牵头编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暨丹阳高质量发展》政策汇编并向企业发放,进一步增信心、强服务、促发展。1-5月,丹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3%。
企业“会转”,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精心举办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现场工作推进会,组织丹阳市各产业链百家企业观摩超力电器、明月镜片、鱼跃医疗等龙头企业,邀请相关专家、先进企业和服务商代表对相关工作及典型案例进行培训。丹阳各地陆续举办培训会,预计全年将举办各类培训活动百余场,最大限度普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理念。充分发挥专业诊断的把脉问诊作用、标杆企业的输出服务作用、重要平台和金融工具的赋能增效作用,举办多场“请进来、走出去”专题培训活动,组织丹阳20多家产业链龙头企业赴南京、苏州企业观摩学习工业数字化新商业场景服务平台运作模式。召开服务商座谈会,组织上海电科所、紫光云等13家服务商参与活动,推动为企业“数字画像”,着力帮助企业解决“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全年预计提供免费诊断服务400家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普及率达70%。
企业“敢转”,典型示范成效显著。围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分类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第一批15家企业已成功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障工业信息安全,天工成功获批安全防护星级企业。重点对接富联通讯、天工工具等企业,结合行业特性、技术特点、产业现状、转型需求等差异,分类分级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全年力争完成1家。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新(改)建5G基站144个,累计1874个。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95%,乡镇及行政村覆盖率达86%,主城区、重要工业园区、重要乡镇中心5G改造已经完成,为丹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