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83届学员、安徽省舒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退休干部 黄舒伟
1983年,我在驻镇江某部担任指导员,有幸经全省统考,被选招到镇江市委党校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大专班学习两年。这两年,我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身心洗礼,领略了党校教育的无穷魅力。
扎实理论功底
上世纪80年代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党政干部队伍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党校开设大专班,并纳入国家学历教育体系,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党校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人、教育人,致力于打造学员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党校开设了20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邀请名家来校授课。我们曾倾听过著名学者、政治学家高放教授的讲课。那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除了每天上一两堂大课外,其余都是自学时间,大家都能严格遵守作息安排,每门课的教材都粗读和精读各一遍,按时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有时争论激烈。
量变引起质变,学着学着,大家视野开阔了,思想活跃了,见识不一样了。记得《国际共运史》开卷考试,题目是《试论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的答卷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并作为范文在班上交流。对此,我十分高兴。因为在问题面前,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说出个一二三,讲出个所以然,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深入调查研究
党校教育始终坚持在学员中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致力于培养学员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学习期间,党校经常组织我们到基层厂矿、农村集镇、建设工地参观考察。我们参观过丹阳县眼镜市场、大港码头建设工地,考察过古洞煤矿并下到矿井体验工人生活。
1984年暑假,党校要求每个学员都要开展一次暑期调查活动。我回到家乡,对全县10个养鸡专业户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当时商品生产刚刚兴起,媒体报道中充满溢美之词。我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这回事儿。专业户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商品生产的组织者在指导思想上的急功冒进、在生产服务上的官僚主义、在市场培育上的无所作为,严重制约了商品生产的发展;10个养鸡业户个个亏损严重。为此,我写出了《从舒城县10个养鸡专业户生产经营状况看商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底。
没想到就是这篇“找问题”的报告得到党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全校大会上交流得到一致好评。现在想想,党校领导肯定和呵护的不是一篇调查报告,而是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和善于在实践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这种精神和作风对每个党政干部来说是伴随终身的宝贵财富。
回到地方,我在县纪委担任10年的宣传教育调研室主任。我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大多数调研成果在省、市、县获奖,被收入论文汇编,或在报刊刊登。
紧跟时代潮流
党校教育始终坚持引导学员把知识的触觉伸向四面八方,鼓励学员学习新知识,跟上新潮流,争做开拓创新型人才。两年学习期间,党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歌咏比赛、羽毛球比赛、排球比赛。我在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套《中国通史讲稿》,至今还放在我的书橱里。印象最深的是党校图书馆有不少好书。我借的第一本书名字叫《第三次浪潮》,这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该书1983年问世,入学时已经出现在镇江党校图书馆,可见党校对新知识、新事物的重视。
党校毕业后,我转业到家乡,一辈子都从事党的理论和宣传教育工作,正是有了在党校打下的理论功底,使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