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第08版:专版

江河交汇 水运“镇”好

航拍谏壁船闸

航拍京杭运河镇江水上服务区

问:我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市的水运概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水运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江苏水运优势,2023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水运枢纽城市,《意见》实施后,我市将如何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贡献港航力量呢?

日前,《镇江日报》邀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俊,结合我市水运建设规划部署以及《意见》中涉及我市的工程项目,畅谈如何把握时机,加快推进港航建设。

答:当前镇江的水运概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江河交汇,水运“镇”好。

镇江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水运发达,十三个省市的江海河物资联运往来于此,自古就是大江南北舟楫往来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漕运咽喉”之称。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黄金十字交汇处的谏壁船闸是苏南运河唯一直达通江的大型复线船闸,常年货物通过量过亿吨,被誉为“江南第一闸”。

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镇江港成为全国重点江海河联运枢纽港口之一,5万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15万吨级船舶可减载靠泊。已形成“一港七区”的港口布局,共建有码头泊位176个。沿江集聚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经开区和1个国家级保税区,集中了全市75%以上的经济总量和80%以上的外资企业,逐步形成绵延40多公里的沿江产业带,涉水经济成为拉动镇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问:您刚才介绍了我市的地理位置和水运优势,能不能请您再谈一谈近几年我市水运取得的成果?

答: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重要指示。镇江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品质港航驶入崭新赛道。苏南运河镇江段“四改三”和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顺利交工通航,在全省苏南地区率先建成高等级水运网。长江12.5米深水航道贯通,镇江港成为15万吨开普船减载进江的最远目的港。“十三五”以来全港新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58个,“江海河联运”的大水运格局逐步呈现。

高效港航释放澎湃动能。率先在全省推行“一站式”过闸,缩短船舶过闸时间20%,谏壁船闸船舶通过量和货物通过量连续6年双破亿。我们启动港口发展共同体共建活动,围绕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标、绿色港航、智慧港航、校企合作、银企合作五个专项,主动为港口产业集聚融合牵线搭桥。

智慧港航照亮水运航道。我们以数字化、智慧化为引领,京杭运河镇江段率先在全省实现5G全覆盖,航道感知项目进入试运行,运调监测系统在船闸试点,率先应用多功能船舶巡航,水上ETC使用率达99%以上。我们依托港务集团打造传统散杂货码头智能化升级典范,实现港口“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一体化”。

绿色港航跃动自然之美。率先在全省采用生态航道挡墙,建成运河丹阳城区段亲水临河的景观带,近3年新增港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启用省内首个运河船舶生活污水免费处理站,率先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固定和流动设施全覆盖,建成全省首座岸基LNG加注站及接收站。2020年,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现场会在镇江召开,“镇江经验”全国推广。

文化港航奏响和谐乐章。我们接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举办运河文化沙龙,聘请知名专家作为顾问,挖掘运河文化,讲好水运故事。我们主动联合运河沿线乡镇,结合地方需求,在陵口、吕城、辛丰等运河集镇段打造市民休闲公园。到今年底,成林成排的绿化和一个个精心打造的文化小品串珠成线,将构成运河岸边独特的文化景观风景线。

问:站在您的角度,谈一谈《意见》的出台对我市港航的发展都有哪些作用?我市港航在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方面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答:《意见》的出台把水运复兴的步伐跨到了水运快速发展的赛道上。它的落地实施,有利于镇江进一步放大“江河交汇”水运优势,全力推动镇江港由“大”变“强”,加速镇江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江海河联运、港产城融合,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贡献水运力量。接下来,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开展工作:

黄金水道育新机:科学谋划航闸建设提档升级

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打造世界内河航运之窗。我们将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作为2023年首要大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以高站位、高标准把扩容改造工程连同智慧船闸、低碳船闸打造成样板项目为工作目标,在完成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于6月8日正式启动。该工程作为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先导示范工程,是省政府2023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加快打造更具特色“水运江苏”的重点项目,它的启动,吹响了苏南“水运江苏”建设的号角。改造后的谏壁一线船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内河单级船闸,最大年船舶通过能力可达2.5亿吨。我们将以此次扩容改造为契机,深化智慧、零碳船闸研究,探索“少人值守、无人操作”自动化船闸建设,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努力打造国内航运标杆、世界内河航运之窗。

内河航道规划升级为江河联通注入动力。为进一步完善镇江市航道规划布局,更好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我们将根据“三改二”要求,进行航道疏浚,增加通航水深到4米,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同时加快完成支线航道定级研究,努力构建“两纵、三横、四达、五联”的市域航道网,实现短支航道“最后一公里”运输作用。支线航道规划调整后,三级航道占比将会显著提升,既减轻市干线航道与地方发展的矛盾,更优化了干线航道沟通服务长江经济带地区和沿江港口的能力。同时,仍保留大量七级、等外级航道,充分发挥河道综合利用开发的最大价值,基本形成省、市、县贯通,通江达海的航道网。到2025年底,京杭运河苏南段全线升级之后,江苏境内687公里运河航道将历史性地实现跨江联运,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十字形”准二级以上航道主轴,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畅行2000吨级船舶。

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为转型发展提供着力点。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全省已于2021年启动部分先导项目,计划于2024年10月全面完成。镇江港航以此为契机,将发展着力点转移到港口航道绿色智慧、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上来。加快完善航道护岸、管理与维护设施、助航设施以及跨河桥梁等工程。下一步, 镇江港航将深化航道沿线5G网络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新场景、新模式,加快航道感知网建设。

扬帆竞发通未来:全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全局,奠定可持续化基础。我们围绕“规模影响、枢纽功能、服务品质、绿色安全”制定《镇江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动企业由主要追求吞吐量增长向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转变;围绕清洁用能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细化要求,探索制定《镇江港干散货码头生态建设指南》,为港口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优化功能结构,提升专业化大型化。以推动重大港口项目建设落地为路径,扩大港口功能和结构,构建物流大枢纽、粮食大通道、能源大动脉。推进镇江港务集团15万吨级码头改扩建工程及时启动,推进华和7万吨级粮食码头开工建设,加快启动建华科创园5万吨级配套码头工程,推动孟家港电煤码头投产运营,发挥效益。

港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优化“前港后市”的功能布局,打造集仓储、加工、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散货临港综合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新基建、新能源等临港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互补融合的良好态势;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增强吸引力,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集聚功能,打造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

综合整治评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去“粗”取“精”,持续推进港口岸线“米均论英雄”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岸线资源利用评估,有序有力推进码头整合;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方式,引导改扩建、升等改造,提升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能;创新码头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新模式,探索建立港口岸线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推行新增港口岸线利用项目准入评价;对安全、环保不达标的码头,坚决推进岸线退出。

奔腾不息水运兴:加快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

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推动丹阳陵口集装箱码头建成达产,实现内河集装箱“0”的突破,引导内河集装箱向沿江集并,打造大港港区集装箱集运中心。对重点航线的集装箱运输船舶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减免过闸费、优先过闸。

打造特色多式联运体系。以镇江“四群八链”主导产业需求为导向,扩大运河中转航线的辐射范围,加强与主流江海港及航运公司合作,研究集装箱发展扶持政策,开辟并稳定运行镇江至沿海的内贸干线,逐步构建畅通高效的“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内贸干线+长江支线+运河中转航线”集装箱物流大通道。

构建运力优化服务体系。重点从物流、航运、口岸服务及港口一体化运营等方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延伸物流产业链,提升港口对地方经济贡献度。加快全程物流、基地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物流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探索制定区域干散货交易价格指数,形成区域性航运配套服务中心。

山水宜居城市兴: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

落实“双碳”要求,加强低碳建设。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等四对关系,坚持先“低碳”再“零碳”的路径,通过业态转型升级、用能结构调整、节能技改等措施,示范打造“近零碳”船闸、试点打造降碳“领跑”港口。同时继续推广使用岸电,通过对LNG船舶优先放行、开放畅达优先过闸服务,鼓励引导船舶使用绿色能源,促进降能减排,力争实现十四五期间水运行业碳排放“增速”下降。

突显地域特色,加快文化融合。我们将继续对接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文化辐射、文旅融合、产业转型,加快运河和城市的融合发展结合,做好“文化点睛”。增设文化小品,赋予文化底蕴,打造好江河交汇、秦凿旧迹、林开新驿等“运河文化十景”,让古今运河历史变迁与流传千年的文化故事交相呼应,让运河文化更“亲水”“亲民”,让老百姓共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让港航工程为城市发展赋能添彩。

(朱浩 姚晶晶 汪沁霖)

2023-06-0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54682.html 1 3 江河交汇 水运“镇”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