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林
多年前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咔嚓声中觅乐趣》。大意是说,人的一生勤恳工作勤奋学习、含辛茹苦地忙于生计,除此之外,总要有点业余爱好,才能增加生活的乐趣。虽然“乐”的方式有多种,而我却是钓鱼静不下心,打扑克不精,麻将不会又不愿学,跳舞练过多次总也是别别扭扭找不到感觉。于工作重负、生活重压之下独独青睐摄影,在一张张的美图中觅得满足,体味生活的多彩与甜蜜。
记得自己最热衷拍照的年月还是在部队,那时候除了吃饭睡觉总是相机不离身,俨然“随军记者”。拎着手动的“美能达”时常跟着抢险救灾的队伍抓拍些有较强现场感的鲜活场景,或者在训练场上寻觅战友们的矫健身影。新闻照片稿件投寄出去,就像春天播种希望。发表了,亦若金秋收获累累果实。既陶冶了情操,美了心境,又为生活增彩添趣,有时还有益于社会公众。时时播种,常常收获,喜悦快乐之情,不言而喻。
那时候是胶片时代,取景框里选了景对了焦,按快门都很慎重。一方面缘于对摄影艺术的尊崇,另一方面也因为胶卷价格不菲。赚钱不易,总该算着点花。说真的,“富士”“柯达”都要三十多元一卷,便宜点的国产“乐凯”也要二十多元。每个胶卷一般可以拍摄36张成片,计划精细一点的话有时也能拍摄38张。有的时候单位组织小型活动或有急用的图片资料,拍摄之后就在暗袋里将几张胶片剪下来卷到一个空的胶卷轴上,紧急赶到冲洗店显影出片。这个急着冲洗看效果的心情很迫切,心里尽情幻想着影像的最终呈现,其过程很美妙很期盼。画面景物的颜色是翡翠般的绿,火焰一般的红,还是金子般的黄;人的神态是喜笑颜开的,还是闭眼沉思状;动作是奔放舒展的,还是内敛拘谨的;所有这些都不得而知,心中就像揣了只熟睡的兔子,怕惊了它,又盼着它一激灵醒来。怀着几多期许,几分想往,几重希望地等待着,心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地忐忑。这样的心情大概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般的神奇,极富无限想象的空间。有时洗出来效果超出意料,回味这个过程简直美妙极了。
随着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日趋普及的数码科技终于催生了新摄影时代,摄影人迎来了影像拍摄的春天。有了数码,有了后期处理技术,不再担心胶卷意外曝光,不再害怕拍摄效果不佳,也不必算计拍摄数量与成本。一张数码存储卡相比一个胶片卷的存储量简直是天壤之别,按快门可谓随心所欲,想按几下就任由手指按几下。
但是,畅快过后,便捷了,也就慵懒了,麻木了,懒得思考了。长此以往,拍的片子多了也滥了。甚至有人说,如今的摄影一行,太没水准了。几个摄影界的老朋友也都喟叹拍照没意思了,除了职业的,基本都是“老头乐”式。也有人说是手机普及毁了摄影。如今人人都有手机,生活中随手就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容易的事,信手拈来,举手就得,太随意太不经意,拍得多了必然就滥了就淡漠了。诚然,这样的言谈虽片面却也反映了一些现状。回想胶片时代拍了片子,心中是不安的,心情是惴惴的。怀着期冀,不晓得片子究竟怎么样,担心人物闭眼的,担心风景不清晰的,担心画面曝光过度或不及的。一旦发生了这些纰漏,一切拍摄的过程都要重新来过,既耽误工作更影响情绪。结果是有时候欣喜若狂,有时候又是沮丧惆怅。
所有的心境聚拢,就坚定了一个道理,少而精的作品,犹显珍贵不易。
胶片时代底片收藏得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数码时代的影像,心中反而没底了。过去保存拍摄资料,只要将底片存藏于干燥处,不沾水不受潮。需要现图,取出底片就可冲洗。即使底片损失,翻拍现成的照片做些修复也便无虞。现在,数码影像拍得多了,存在电脑里都怠于翻看,时间一长,拍了什么存了什么都淡忘了。如果不经常整理电脑或移动硬盘,日久亦有安全风险。因为太过依赖数码的便捷,许多拍摄的图像均未冲洗。有的时候电脑中毒了趴窝了,或者移动硬盘打不开或影像文件损毁,照片也就没了。数字文件一旦损失,近乎一场战役的全军覆没。惜哉哀哉!
如今摄影器材的发展与后期技术的进步超越,那些原有的谨慎和敬畏渐渐被淡化被削弱了。有时候想,从事摄影这个行当的观念还是要传统些为好。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影像来讲,好存储不如老相册,去粗取精。我有真切体会,从前外出旅行回来,胶卷显影完成,总要选一些照片冲洗出来,再一张张地夹到相册里。之后的日子,有时候想起来了,就翻出相册欣赏评析一番。有时候是一家人同看,有时候是一个人独享,不觉中又是一次游历回忆。
那天早晨上班时收音机里一篇散文中讲到,人生真正的行走不是脚步,而是心灵。我想,翻看相册的过程,不就是又一次心灵旅行吗!而摄影不仅关注的是图片本身,更是一花一草,一颦一笑之间生活赋予的深意。那些镜头和角度仿佛透露着拍摄者灵魂深处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思考,还有赞美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