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同学们,这就是赵老带来的‘小桶水稻’秧苗,先请赵老向大家介绍栽插技术。” 5月17日,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副校长何通捧着“小桶水稻”秧苗,来到镇江市第三季“校村牵手兴农育人 亚夫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赵亚夫接过秧苗,将栽插秧苗的技术娓娓道来。
赵亚夫的讲解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围到赵亚夫身边,争先恐后地来领秧苗。在赵亚夫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轻轻地将秧苗插进泥土。
随后,赵亚夫来到栽插秧苗的孩子们中间,逐一检查指导他们栽插秧苗。看到七(2)班的学生朱建玲插入小桶中的秧苗漂了起来,赵亚夫提醒她将小桶中的水倒出一部分,再将秧苗插入泥土中。看到再次插下的秧苗挺立在小桶中,他和朱建玲都开心地笑起来。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体会农耕文化的内涵,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赵亚夫边指导孩子们插秧,边向孩子们介绍中国农耕文化。
七(6)班的少先队中队长赵笑秋告诉赵亚夫:“我虽然每天都吃大米,但不知道水稻是怎么长的。我将通过管理‘小桶水稻’,在水稻的成长、抽穗、拔节、收获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道理。”
赵笑秋的话音刚落,七(2)班优秀少先队员陆予晨又向赵亚夫了解水稻的生长周期、产量等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与赵老交流他们关心的农事话题……
当得知孩子们担心难以解决水稻生长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时,赵亚夫爽朗地表示:“我和亚夫兴农团队将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稻作文化、农耕文化,与大家定期互动,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据悉,镇江市已连续三年启动 “校村牵手兴农育人 亚夫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种植了2000多桶“小桶稻”,用亚夫精神引导学生“爱农、助农、兴农”,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
“全过程地感受水稻的生长过程,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科文说:“要让更多学校与学生参与其中,收获更多更大的教育实践成果,努力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培养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