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泽浩
暮春四月,最是踏春好时节。那个日光西斜的午后,与好友相邀,登上大山之巅,极目远眺,徜徉峰顶,任余晖或是云雾沐浴我们的心灵,那一瞬间,我被群山包围,陶醉了。此前,一直惊叹于山的巍峨奇峻,想为他写点什么,又恐笨拙的笔触不能勾勒山的雄姿,反倒破坏了那一份由来已久的内心尊崇,此刻,内心波澜不惊。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多登山有感,从而使山有了一种博大而丰富的内涵。所谓山,既有大气磅礴、雄伟壮丽之高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也有薄雾轻笼,氤氲渺茫之山谷,“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而关于山的喻义,更是不胜枚举。多情才子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抒发对爱人的深深爱恋,仁人志士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表达豪情壮志,英雄儿女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寄托家国之恨。有“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细腻情思,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脱俗。
思量了许久,还是比较倾心于山的沉稳。无论冽风怒雨、千里飘雪,还是烈日灼炙、万里飞沙,山,皆傲然挺立,镇定自若。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有青山不改。如果你仔细观察,山势迂回曲折绵延而去,青绿深浅明暗交织展开,山的脉络纹理尽收眼底,即便是星月斑驳的夜晚,远山的轮廓依旧清晰可辨。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山从不夸耀自己的崇峻,但人们感叹他的巍峨。寒来暑往,山上的颜色换了一番又一番,但山的滋养、山的涵育,不曾言语,却未曾停歇。千江水发源于万里山,山孕育了水,也孕育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他身上的每一抔土都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元素,见证历史和时代变迁。
而今,生活在风骤云疾的时代中的人们,不正应该好好地汲取山的精华吗?心浮于世事,是很多现代人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精神折磨,他们在物质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难觅一处心灵栖息地。山,作为沉稳的生命,成功之时警示你淡然,失意之时启迪你奋进,苦恼之时教会你宽容。当你彷徨止步时,他又启迪你方向。
山,从悠远的历史走来,无论人世如何沧桑,世事怎么起伏,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以贯之的法则和恪守不变的定律,故他留存予人们以智慧,穿越千秋万代,跨越宇宙洪荒,始终不渝绽放着智慧的光芒。
若有万重山,何处不心安。岁月不居,我们需要在心里觅一方净土,耐心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