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宇琴
本报通讯员 徐驰 程莹
春江水暖,碧波千里,江岸上绿意萌发,生机勃勃。“你们看,就是这里每天都有鲢子等跳出水面,越来越多了,有的鱼有十几斤呢!”71岁的护渔员郑道荣指着长江镇江段陈家滩夹江水域,黝黑的脸庞露出洁白的牙齿,洪亮的声音回响在春光似锦的长江边。
郑道荣昔日是江苏镇江新区大路镇武桥村的一位老渔民,曾经在长江镇江段陈家滩夹江水域附近捕鱼30多年。3年多前,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郑道荣结束了他的渔民生涯,与其他渔民一道“上岸”。一转身,郑道荣凭借丰富的经验,转型成了一名护渔员,就负责看护陈家滩夹江水域。“我对这片江、这些鱼感情太深了,现在做护渔员,就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用责任心守护我们的母亲河。”
如何护渔,老渔民有自己的绝招。过去这个时节正赶上春季江鲜上市,郑道荣每天根据潮汐时间,忙着出船捕鱼,如今,成为护渔员后,他和同伴们24小时轮班值守长江岸线大路段。“现在我都摸清了那些偷钓者的习惯了,他们就喜欢某几个时间点来。”掌握这一“时间规律”后,郑道荣更改作息时间,一到点便骑着电瓶车在江岸边来回巡逻,防止偷钓行为。
“有时候防不胜防,甚至是熟面孔,我也毫不客气,这是我们的职责。”这3年来,附近村民都知道长江禁捕镇江新区武桥村护渔执勤点有个很“凶”的大嗓门。去年8月,一位“熟面孔”来到陈家滩偷钓,郑道荣发现后便大声呵斥,对方吓得连忙逃跑,两只鞋都找不到了。郑道荣随即报了警,最终此人被公安部门抓获,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
大路镇原先共有35名渔民,像郑道荣这样转型做护渔员的共有4名,其余渔民在“上岸”后也都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了长江禁捕工作或者相关的志愿服务中来。“不仅这些老渔民,我们这里的村民人人都是护渔员。”大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贾华敏介绍,长江实施“十年禁渔”以来,大路镇通过联合大路派出所、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渔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保护长江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要是看到有人钓鱼,我就会打电话跟村委会讲,也不费事,共同保护长江,是大家都应该做的事情。”武桥村村民徐才生每天吃过晚饭,都会来到江边散步。这一带原先是一条崎岖不平的泥泞小道,在堤防工程的建设基础上,镇江新区将其打造成了一条彩色的江滩漫道,漫步其间,人景合一,既可远眺天堑变通途,也可近观百舸争流、滔滔江水,是新区的一处“网红打卡地”。不仅是徐才生,附近很多村民都会来这里健身、锻炼,空气好了、环境美了,人人都自发地变成了这一带的志愿护渔员。
大路镇长江禁捕区域总岸线长度共11.38公里,近年来大路镇不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网格化巡护,2022年共开展巡查2131次,出动护渔员4398人次,劝离垂钓者111人,清理地笼渔网42件,移交案件线索6次,同时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进村组、码头以及沿江企业,齐抓共管持续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共同守护一江清水,共同守护长江“鱼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