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0日
第12版:春江潮

寄情人间皆是诗

——序王汉清先生诗文集《野草闲吟》

□ 庞云初

年前,王汉清先生携老伴来寒舍,说他多年写作积累下来的诗文拟结集印行,问我是否可以为其写序。依我的学识和笔力,自然是不能胜任的,但转念想,王先生礼贤下士,亲自登门相商,恭敬不能不从命。

好在,王先生不是求闻达的人,结集印行的动机也单纯,于是我便应承他了。

现在,诗文集打印稿放到了我的案头。通读之后,我被震撼到了。一方面,文稿内容之广,涵盖了国家大事、领袖人物、父母子孙、乡亲友朋以及故土风情、田园风光等,另一方面,文稿篇目之多,更是有300余首(篇),且全部创作于2016年至2021年这几年间,几乎每周皆有诗文写出。

这让我觉得,王先生一直生活在诗文里,或者说,存在于他日常里的许多人和事,都被他有感而发,写成了诗文。这需要多么持久的毅力!又需要多么充沛的情感!

这些诗文,如草际莹露,初升旭日,给人清丽、振奋的感觉;又如喜鹊鸣枝头,泉水流山涧,是一种天籁之音,也可以说是一种佛音。读之令我肃然,令我动容,让我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王先生是聪慧有悟性的。据说小时候的他读书并不用功,但望子成龙的父亲一直严格要求他。父亲病逝前,嘱咐他,无论家里如何困难,也要继续上学。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轻松考上了县重点中学——省丹中。在那里,他得到了学校的资助,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

王先生是懂得感恩的。在之前印行的《我的一家》书中,他就娓娓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家庭生活,那是一段他的个人史,家族史,也是一段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史。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的欢笑和泪水。欢笑,是他对苦尽甘来、不忘根本的欣慰;泪水,是他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亲友的感恩。现在读他的诗文集,同样有这种感觉。

王先生是勤勉好学的。从常州市教育部门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回乡后,除了有规律的起居运动阅读外,王先生对书法、诗词、文章等都产生了兴趣(早年他学的是理科,照例与“文”不沾边,可见王先生有过人之处)。他参加了镇书法协会,又与好几位词章爱好者成了朋友。他虚心学习,不断练笔。

不能不说,聪颖和勤奋成全了他,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但创作出两本个人文集,书法作品也渐成气象。我在多次书画展中欣赏过他的书法作品,惊叹于他古拙质朴笔法的同时,作为后辈,我深感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我同王先生,之前并不认识。他是我邻村,相隔只有几百米。2014年,他回老家生活,我也是在那年回村造了房。从那时起,我们散步路上不时遇见。

从偶尔礼节性的寒暄中,得知他的大儿子是我的初中同学,这样就拉近了距离,但倾心的长谈是没有过的,这主要是我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我更多的是通过读他的书和听别人讲他的故事,了解到他的。让我印象至深且甚为感动的是,王先生考取大学后,因为一表人才,温文尔雅,又诚实稳重,就有女同学来接近他,但王先生守礼有节,退避三舍。

原因是,他的父亲已经答应了村上的一家人家,而这家的家长同王先生的父亲是老交情。虽然女孩子没有多少文化,但心地善良,勤俭能干,王先生愿意遵守父辈们的约定,也不忍伤害一位无辜之人。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互敬互让,是夫妻关系的典范,不但延续了优良的家风,也被乡里乡亲乐道传颂。

我不会写诗,也不懂诗,特别是格律诗。读王先生的诗稿,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他不是诗人,他是田园歌者。他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对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赞美。他不是艺术家,但他比艺术家纯粹,自然,真实。写诗作文,他几乎不用技巧,或者说他根本不屑于用技巧。

他提着一支醮着浓墨的笔,自由地抒发着他对人间的款款深情和殷殷期盼,也因此,读者大可不必计较这些诗是否全部合乎规范,只需细细咀嚼,静静体味其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就好了。

这些不事雕琢、散发出稻花香和泥土气息的诗文里,有着不同寻常的道,是人间佛教的普及本。

我以为:有了真情实感,有了不同寻常的道,便有了这本诗文集印行的价值和意义。

愿王先生身健笔健,继续酿造生活之蜜,谱写生命之歌。

2023-03-10 ——序王汉清先生诗文集《野草闲吟》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39687.html 1 3 寄情人间皆是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