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广荣
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海中,与“植树”有关的诗颇多。它们有的强调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深远意义;有的借“植树”喻人,生动传神;有的嬉笑怒骂,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些“植树”诗耐人寻味,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丰富多彩的内涵,令人拍案叫绝。现采撷几首,与大家分享。
东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爱植树,住宅前面是果园,住宅后面的空地种了榆树和柳树。陶渊明对易生易长的柳树情有独钟,他种了五棵,自称“五柳先生”。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是唐代诗人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诗句。李白种的桃树由于忙碌无暇顾及,三年之后,桃树竟与房子一样高了。
唐代诗人杜甫也喜爱植树。他在《诣徐卿觅果栽》中云:“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可见杜甫植树不易,由于穷愁潦倒,他只好向石笋街果农索取树苗。“幽荫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杜甫草堂的树又多又杂。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柳》中的诗句。白居易写有多首植树诗。他被贬忠州刺史时,赋了《东坡种树》一诗:“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大面积种植果树,除了桃树、李树、梅子外,凡是能买到的果树他都种。此外,白居易还种风景树。他在《春葺新居》诗中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写有植树诗《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带领下属与老百姓一道在柳江边植树造林,他离任时柳江岸上已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宋代苏东坡作有《戏作种松》一诗:“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东坡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植树。“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说的是杭州西湖的景点——苏堤。苏东坡在杭州当官时尤其重视植树造林,筑起了长堤,种上了桃树、柳树……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出自宋代的王安石《松》诗。王安石也是喜爱植树之人。他晚年隐居于南京紫金山麓,屋前屋后种满了树,松、梀比比皆是,他的诗句“扶疏三百株,莳梀最高茂”,是说种了三百棵树木,梀是长得最高大的一种树。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带领官兵在河西走廊沿路六百多里种上了柳树二十六万棵,人们把这些柳树称作“左公柳”,至今传为佳话。清人杨昌溪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