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静茹
虽是三本书,但读起来很快,纪实性文学有着龙卷风般的魔力,一本接着一本看完了还想看。
这三本书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杨本芬在厨房生火做饭的间隙写下的回忆录,回忆母亲、回忆邻里、回忆自己。
耄耋之年的文字无需修饰,靠着质朴真诚直击人心、催人泪下,每一本都很苦,但每一本的苦又都不同。
《秋园》,时代之苦 暗无天日。
《秋园》写的是杨奶奶的母亲,一个最普通最底层的中国女性苦难的一生。
那个时代的女性大都遭裹脚之痛,嫁人前不知道丈夫长什么样,嫁人后没日没夜地干活,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病死、饿死、累死、冻死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生命如泡沫,在战争、饥荒的时代洪流里一碰就碎。
那些无法想象的苦秋园没少遭一样,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没饭吃没柴烧没床睡,受白眼遭欺辱当乞丐,拖着两个幼子从湖南流落湖北,颠沛流离载浮载沉,可生命亦如杂草,踩不死跺不烂烧不尽,秋园以一己之力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养活了三个孩子。在灰暗的悲凉的时代底色里她是渺小的见证者,在单纯的真挚的字里行间她是坚韧的善良的伟大的母亲。
《浮木》,命运之苦 世事无常。
《浮木》是片段式的回忆,是《秋园》的拾遗补漏,杨奶奶将笔墨扩散至秋园早夭的孩子以及中南腹地同样浮浮沉沉的邻里乡亲,每一位人物的命运都轻薄的如一缕烟尘,读起来却又沉重得无法呼吸。
幸得杨奶奶的笔触,让这些孱弱的扭曲的不幸的坎坷的无常的命运一一鲜活,在活着这件事上他们真的努力挣扎到了极限,而现实的残酷也远远超出了我们能想象的极限。
《我本芬芳》,生活之苦 无尽心酸。
《我本芬芳》写的是杨奶奶自己六十年的婚姻。婚姻的美好并不以时间的长短来评判,六十年的互相折磨写尽了中国式婚姻的阴郁和悲哀。
书中的丈夫“吕”对所有人都很好,唯独对“惠才”冷眼相待惜字如金,婚后仍以工作为借口独居在医院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在妻子孕期时拒绝分担家务,在妻子生产的第一夜无视婴儿啼哭呼呼大睡,不顾生活的艰难重金买肉招待朋友却不给孩子喝一口汤,种种劣迹罄竹难书,而那样的年代离婚是想都不敢想的念头,惠才只能反复在“真想不到你会对我不好”的心酸里和“他会对我好的”自欺欺人里任劳任怨挣扎过活。
书的结尾惠才问:“假如真的有下半辈子,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吕摇了摇头,惠才不甘心让他想想清楚过了会又问了一遍,吕依旧摇了摇头,“摇头不算,你亲口告诉我。”“不愿意。”三个字说得极其清楚……
看到这真的只剩怒火中烧替惠才惋惜不值了。初始的婚姻无爱尚可理解,六十年的磕磕绊绊相互搀扶仍旧捂不暖吕的心让我如鲠在喉,难怪杨奶奶要用“我本芬芳”作为书名,这是积压了六十年的愤懑和呐喊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文字治愈人心的力量,而杨奶奶更让我们看到写作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慰藉。
80岁的她执笔为刃,和苦难的岁月和解,和生活的风霜言和,在回首一生的纸稿里获得了救赎。
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80岁,但幼时的记忆青春的风华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模糊,真的很佩服杨奶奶的记忆力和表达力。
我开始幻想如果能活成一本书也很好,那会是多少页的书呢,每一页该留下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