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袁军辉)今年以来,丹阳市持续打造“高品质活力教育”品牌,认真实施“丹阳好老师行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学科建设上“立足于人”。优化研训员聘任标准和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增强研训员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完成未来学科中心的硬件建设,完善全市各学科建设规划,遴选学科建设试点学校,协助完成标准化学科建设,争创省级前瞻性项目。引领学科工作室、新教师工作室、基本功工作坊、教学研究工作坊等,辐射指导集团学科中心组、学校学科教研组,形成分层次、全覆盖的教师专业实践研训体系,深入推进学科中心建设。
课堂研究上“眼中有人”。全面落实《丹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加强“示径课堂”的研究与推广,坚持目标立足学生立场,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促进学生成长,成为面向每个学生的课堂。提炼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和评价要素,形成不同年级的学案集,以课堂的提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贯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素养大赛教练,开展考古营、科技营、博物馆营、高校营、运河营等探索,重构教学新样态。
综合评价上“回归于人”。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落细落实“管作业、管课后、管手机、管校外、管身心”等各项工作,增强体育和美育实效,注重劳动和实践育人。加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改革,建立数据分析平台,组建本土数据分析师团队,完善质量初始数据,实施发展性、增值性评价,使学科质量评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实现全面培养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