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雪 曹力元 程莹)春风送暖,大地返绿。在大路镇种田大户夏振华的小麦田里,儿子夏超群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小麦除草作业。“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大疆最新款T50农业无人机,这款机器采用的是离心喷头,渗透力更强,而且药箱也大了,一箱药可以打四五十亩地。”夏超群一边操作着无人机一边介绍。目前小麦进入返青期,除完草再等到4月份进行赤霉病防治,然后就可以静待夏收了。
夏超群的父亲夏振华今年56岁,安徽铜陵人,2016年来大路镇承包了85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在使用无人机之前,我们一直都是传统人工打药,那时候850亩地需要七八个工人连续作业七到十天,工人工资按照一天130元算,光是打一次药就需要近万元。自从买了无人机,不仅作业效率提升了,人工费也可以省下一大笔。”夏振华一边帮儿子往无人机里加药,一边开心地说。
随着经验慢慢积累,夏振华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19年,夏振华的土地承包面积超过1200亩。在同年的”新农民”培训会上,夏振华第一次动了高科技种植的念头。可由于自己年龄偏大,对农业高科技知之甚少,他便打起了儿子夏超群的“主意”。“2020年初的时候我在无锡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后来受疫情影响,效益不好,当时我父亲跟我说了他想引进无人机搞新农业的想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所以就回来跟他一起干了。”2020年4月,从无锡回镇江的夏超群刚好赶上了春耕备耕,购买了一台大疆T30无人机。
“当时自己不会操作,请了专业飞手,也就是那一次我见识到了高科技种植带来的‘惊喜’。”春耕备耕结束后,勤学肯钻的夏超群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训,并获得了无人机飞行证。
将近三年时间,夏超群不仅让自家的千余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还带动周边农户逐渐走上机械化种植的道路。“旋耕机、拖拉机、插秧机……现在种田不需要多少人工,抛开农忙时节,平时一家四口完全忙得过来。”夏超群说。
现代化机械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实现了大规模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最接地气”的事业,追随父辈的脚步,从做体力活儿到干技术活儿,从收成看天到增收靠科技,用全新的思维耕耘土地,在广袤的田野种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