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2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期待“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王建明

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带领下,一大批农业带头人涌现出来,他们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1月29日,在句容市产业强市大会上首次表彰了“十佳粮农”,获奖者之一、句容市白兔镇环云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国云是一名“80后”新农民。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如果说过去大部分年轻人以跳出农门为奋斗目标之一的话,近年来,跳回农门正在成为新时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

热爱家乡是创业先锋最鲜明的标识,脚下的泥土是心中的深情。施国云放弃年薪50万元的工作,回到农村种地孝双亲,“作为一代‘新农人’,一名农业技术员,我将一以贯之地脚踩泥泞,躬身前行,帮助农民兄弟‘慧’种田、种好田。”

农业农村部2022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虽然该规模不完全等同于“新农人”群体数量,但由此估算,后者的规模也不可小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化农业、智能化农具,5G信号塔、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农村电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农人”是农民新群体、农业新业态、农村新细胞,是有知识有文化、采用现代科学方式从事种养业的一类人。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带来新思路,新农人心怀乡情,脚踏泥土,挥洒热情,追梦田园。有的直播带货,畅销土特产品;有的搞数字文创,盘活“非遗”文化;有的“美颜”乡村,引来游人如织;有人推广智慧农机,驰骋沃野千里……“新农人”成了乡村振兴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新农人”唱响产地品牌好声音,讲好“三农”发展好故事,踔厉奋发传承、创新和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更为辽阔的希望田野。

基层舞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新理念接受快、新技术“玩得转”、新思路打得开,这是“新农人”的优势,但创新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充满荆棘坎坷,往往也容易折戟沙场。有别于父辈耕田种地,一些“新农人”不了解“三农”现状,自身“水土不服”,加上政策“高不可攀”、项目“落不了地”、融资“解不了渴”、设施“配套不全”,路子也会越走越窄,陷入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地方党委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帮助他们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也要为干事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新农人”发展事业、开展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从政策引导、资源支持到技能提升,正视发展需求与困境,营造优良的创业和生活环境,让更多“新农人”奔向“鱼跃龙门”的广阔天地,充分挖掘“新农人”的潜力,让更多“新农人”脱颖而出,担起带领一方乡邻勤劳致富的光荣使命。

乡村振兴没有“局外人”,需要更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新农人”加入,努力走好新时代“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长征路”。“新农人”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懂得,努力读书不仅是为了走出乡村,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技能更好地回馈乡村、反哺乡亲,在深爱的土地上散发自己的青春理想之光。

2023-02-0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34039.html 1 3 期待“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