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 翔
最像北方的南方城市是哪家?这个问题,在我们身边的这个圈那个圈问出来,不用想,一定就是脚下这座城市——镇江。
不是吗?地理上,翻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滔滔长江自青海发源,一路东流,来到镇江,正是其中下游流域最北之地。于是,镇江也就成为天堑长江南岸最靠北方的城市。于是,沟通南北,恰是镇江的地缘价值所在。从先秦至近代,南北交融最先从这里开始,南来北往最终一定在这里汇集。每逢大乱之世,每每“衣冠南渡”,镇江必为第一站,甚至直接就是安居之地。然后,曾是吴文化发源地的镇江,终成为最具北方气质的南方城市。镇江人的语言定格为属北方语系中的江淮官话;镇江人的饮食杂糅成以锅盖面为代表的麦作文化与稻作文化并存特色;镇江人的性格同时兼具了北方人的爽直和南方人的精明……
说这么多咱镇江人都知道的事儿,却是因为公众号“城市进化论”近日的文章《为什么说南京的气质很北方?》。文章在有意识地推荐一本书《家住六朝烟水间》,写南京城市文化的;文章也在无意中推广了一个观点——最具北方气质的南方城市是南京。然后,去网络搜了搜,这个问题,与咱镇江人想当然的不一样,却是站南京的最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
当然不服,摆事实、讲道理,咱镇江可以说一轱辘又轱辘的话,写一篇又一篇的文。但问题是,镇江市外,最具北方气质的南方城市是南京,这样一个初步的认知与印象,已然明确。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首先当然是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其一在内,是城市凝聚力。恰如《为什么说南京的气质很北方?》所说:“南京城在近年来急剧的旧城区改造中迅速地失去了鲜明的城市形象,南京人也随着家园的急剧变化在迅速失去传统的城市精神,以至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古都,大大降低了凝聚力。”其二在外,是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优秀的、具有差异化认知度的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能让外乡人最快速最直接甚至最深刻的知道、了解、爱上一座城市,能让人们即使身未至,心也向往之,近悦远来。最具北方气质的南方城市或者最具南方气质的北方城市,恰是一张极好的名片,在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尤具极重要价值。
关键的问题来了,在定位学及认知战的理论与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了的——人们的认知与印象一旦被建立,就极不易转变。所以,“第一”进入心智的答案,往往就会变成“唯一”,而不论它是否正确、是否真实。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镇江身上的已然太多太多。就如同最具北方气质的南方城市是南京还是镇江,在镇江人与外地人之间的认知偏差。
譬如蟹黄汤包。本是镇江名点,乡人都引以为傲。但今日,走出镇江,听闻更多的,却是靖江蟹黄汤包,且已然被誉为靖江特色传统名点,中央电视台亦为之宣传。“吃汤包、到靖江”更成了多少人出发靖江的诱因。即使在靖江蟹黄汤包的菜品传说中,人家亦坦陈,其传于三国时代,源于镇江北固山下乡民奠祭孙尚香的蟹肉馅儿馒头。
譬如“河豚之乡”。咱镇江人当然只认扬中。可同样,走出镇江,说得就多是海安。人家玩转河豚最嗨、产业链最长,其培育、养殖、流通、美食乃至旅游已成产业一条龙。
再譬如茅山。即使茅山九成资源,包括道家文化和主要景观,均归属句容,隔壁金坛沾个边而已,但现如今,中国道文化旅游的代名词却是首推金坛的东方盐湖城;而茅山旅游度假,人们也都是直奔金坛境内的那些个“园”。茅山,在越来越多的域外人心目中,已然是金坛名片。
还有区域发展战略。镇江,沟通南北,本是江苏南北呼应的中轴、抓手的最天然枢纽。但你不主动去做,人家泰州、常州、无锡就合谋打造出了江苏中轴线。不仅中轴没了,沟通南北的价值更逐步弱化。
但我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依然是镇江,因为身边人、周边的“圈”,就如同是同温层,给我们以不变的温暖;依然沉浸在所谓真山真水、所谓悠久历史、所谓深厚文化、所谓璀璨民俗,却没有正视、直面咱镇江越来越多的资源,在我们没有意识重视起来之际,别人家却在做在努力在宣传,然后,我们的,散了、消失了、被淹没了……
怨不得别人,因为当今时代,乃大争之世。且中国之大,很多资源是类似的,很多资源是共享的。千帆竞渡,就看谁家更努力,谁家努力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