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锋
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曾工作过的一家国企的董事长说,每天8小时工作制是国家规定的,你完全可以只干8小时,但如果你只干8小时,你就永远是一名一般员工。
这和“惩罚”一点关系都没有,按时来,按时走,完全符合国家和企业的规定,没有违纪。老板说的其实是能力的提升。
人的智商都差不多,绝顶聪明者还是极少。人从课堂上所学的也都是一样的知识,因为书本是一样的,老师是一样的。人的时间也都是一样的,你一天有24个小时,他一天也有24个小时,没有谁会多一秒,如此,大家基本是在一个平台上开始工作的。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差距就拉开了,为什么?排除先天聪明者,排除“出身”(比如毕业院校、学历)的不同,排除面对职业的心态等因素,能够脱颖而出者没有独门法器,唯有“加班加点”。
干得多,自然学得多;学得多,能力便提升得快,能力加上机遇,你不升职谁升职?
好像有过一则报道,说如今的“90后”最烦加班,宁可不挣加班费,宁可少挣钱,也要确保朝九晚五的美好生活。我想,即便他们的“诉求”能被老板认可,他们美好的生活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当他们享受生活的愉悦时,他们的同龄人,他们的“前辈”在不断地“发力”,补充知识,强化业务能力,“老将”出马一个顶仨,努力的新人等着上位,何时轮到嘴上无毛又不肯“加班加点”的“90后”?
另外,你可能暂时满足月薪3000元的收入,可是以后呢?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钱的支撑,在面对生活中迎面而来的一项项开支,你还能美好且一直保持美好吗?
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习惯了向父母撒娇,向父母手里白要钱,还要创立自己的所谓生活哲学,有些可笑。
对待8小时之外的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利己者认为是被老板剥削,老板剥夺了他的私人时间;勤恳务实者认为用自己的时间为老板创造了效益,老板有钱了当然不会亏待他的员工;事业心强者认为这是自己得以提升的好机会,多干多学,等待机会。
但凡成功者除了干好8小时,8小时之外的工夫不会少花,文坛巨匠鲁迅不是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如果他整日里逗鸟、遛狗、搓麻、下棋,享受美好的生活,那美好也一定长久不了,更休谈什么靠文章名传千古。
在文字上,我岂敢和鲁迅比,但8小时之外我所付出的努力倒也值得一说。刚参加工作时是在工厂的基层,白天干活,晚上爬格子,洗照片;当记者后,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从事部门管理工作后,白天管人管事出点子改稿子,晚上笔耕不辍;乃至有了更“重要”的岗位,也有了一些社会兼职后,8小时之内忙得团团转,8小时之外可以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每天写300字,一年也有10万字,10万字,也够得上一本书的厚度。于是,参加工作23年,我出版了10本书,还有四五本已完成的书稿。书出得多,未必质量就好,我从没认为自己的书有多耐读,好看,但这是一个人耕耘之后的收获,就算是自娱自乐也得有乐的本儿才行。
8小时或者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之内,是一道风景,之外,也是一道风景,风景却有不同,要想看到更多的风景,得多用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