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姚秀峰 徐群
3个多月前,丹徒供电营业厅在全省首设企业居民一体化“双碳”窗口,不仅能出“绿点子”,还能帮助企业实现“金点子”。
10月8日下午,营业厅相关负责人臧林怡为江苏润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出具了一份用能评估报告,并很快给出节能减碳建议。当天,“双碳”服务窗口共受理碳核查计算业务5笔、绿电交易业务咨询6笔,出具碳资产管理报告8份、能效分析报告10份。
“绿色窗口”算起“能耗账”又快又准,深受企业青睐,其背后的“碳管家”功不可没。
在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镇江市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姚鹏在电脑端打开系统,同步启动的电子大屏幕上“碳家底”尽收眼底。企业从“双碳”服务窗口获取的评估报告,正是来自于此。
“藏在背后的‘碳管家’正是这个综合性平台,它包含城市级和企业级两个层面,城市级平台主要服务政府监管与考核,企业级平台侧重于企业生产低碳转型。”姚鹏边说边演示,“碳全景”用于展现能源碳全景、供给侧碳地图、消费侧碳指标,实现碳足迹追踪;“碳采集”用于维护城市、企业数据录入,实现数据质量监测与管控;“碳核算”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依据,帮助企业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碳分析”从能源结构、产业、行业、碳汇等多角度对碳指标进行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低碳城市建设为目标,依托平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并逐步完善碳排放管控体系,对占全市工业碳排放80%的48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实施煤、电、油、气消耗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在线监控和企业碳资产管理。
“去年,我们会同镇江供电公司,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升级为打通碳排放数据壁垒、激活碳排放数据价值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的平台,推进‘双碳’战略落地。”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朱海洋介绍,去年9月平台上线试运行,汇集了煤、电、油、气等能源数据,部署应用碳排放分析及管理、重点项目碳评估、重点碳排放企业监管等功能模块。目前,接入平台的企业已达438家,依托平台的数据和精准分析,实施科学合理的节能减碳措施。
作为“碳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级平台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以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级平台即将全面上线,通过构建平台感知网络,以及相应配套设施,可以实现设备级用能数据实时采集。同时,随着相关模块的打通,还可以在线接入企业用煤数据。
而从企业侧来说,基于嵌入城市级平台,企业内部构建微型“碳平台”,是探索节能减碳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简单来说,信息化、数字化控制每个生产环节、把握每个节点,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针对性地改进提升。”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盛新军说,这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宏观上是“双碳”落地的需要。
■专家点评
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华:
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我市以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融入了以探索产业“碳转型”、项目“碳评估”、企业“碳监测”、区域“碳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碳”创新,做好城市“碳管家”。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去年,发改部门会同市供电公司,聚焦服务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对原有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优化提升。通过数字化与低碳化相互叠加,平台深化大数据分析,为摸家底、评现状、测未来、寻潜力、强监管、碳金融等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推动我市建设低碳城市中从“量”到“质”的提升。
目前,对于已摸清“碳家底”的企业来说,通过生产和用能结构调整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企业数据采集终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管家”助力节能降本、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