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晓昆
得知古典文学学者、名编辑林东海先生病逝,是从林先生(1937-2020·4)的新书《李白游踪考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4)一书上知道的。
林先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编辑和研究工作。已出版著述有《诗法举隅》《古诗哲理》《文林廿八宿 师友风谊》《清风吟萃》等,特别是在李白诗的研究上。先生从盛年到耄耋之年,30年间,两度全程考察李白的游踪。这本50多万字的《李白游踪考察记》,就是他两次全程考察后于病中完成的、一部走出书斋别开生面的著作。可惜先生已经在2020年4月去世,看不到他的这本李白研究的重要著作问世了。
在《李白游踪考察记》江苏游踪考察中,有林先生同他研究室的宋红一起两次考察镇江的内容。分别是焦山与松寥山、北固山、丹阳季子庙、瓦屋山与茅山四节。
1981年10月27日上午,林先生离开扬州,到镇江考察。下午到蒜山博物馆查阅方志,第二天到焦山考察。李白有诗《焦山望松寥山》,诗云:“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林东海先生重点对焦山的松寥山进行了实地观察、文字阐述。32年后的2013年10月27日,又过润扬大桥到象山观察松寥山。
1981年10月28日下午考察北固山,对北固山历史作了介绍。李白是否登过北固山,未见载籍,但他在永王水军之中曾经从北固山经过。《永王东巡十一首》其六云:“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林东海写道:山上有许多寺宇楼亭,形成奇妙景观,既是一道险要坚固的天然屏障,又是一轴巧夺天工的神奇画卷,雄峙于长江之滨。有《登北固山》诗一首“润州北固古雄关,地势峥嵘出世间。天下江山称第一,凌云亭上看潮还。”
丹阳季子庙一节,对季子庙的历史作了介绍。谈到李白对延陵季札,最为称道的是“让国”与“挂剑”,谈到季子庙独特的自然景观——沸井涌泉。南朝张正见有《行经季子庙》诗,可见沸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2013年10月17日下午,与宋红女史从茅山下来,到丹徒高资镇访问老友闻捷的故乡,本可以一访季子庙的,但因天已黑下来而未能成行。”林先生叹道,“人们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于此见之。”林东海先生到访闻捷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错过了与先生难得的一次见面机会,也永远见不到林先生了,实引以为憾事。
瓦屋山与茅山一节,林先生对茅山的历史多有介绍,特别提到李白的好友王炎的墓地就在茅山,李白有三首哭吊友人的诗。经历了一千多年,更无从寻觅了。连纪念性的墓穴也没有人去修建。林先生特别对茅山的接待管理工作提了意见。“2013年10月17日上午,小吴驱车带我们到茅山,采访这座道教名山。车到茅山管理处,不让进山。我们出示李杜游踪的证明,不予理会,后来经过请示,还是不许放行。和30几年前的考察,真是天差地别,以前党政总是安排熟悉情况的文化部门负责同志来介绍并作向导,而今这些文化景点都交给旅游部门管理,想要深入了解文物古迹的来历,一般都茫然不知深浅,大多答不上来。” 林先生的这些意见,不值得旅游部门与员工,好好深思吗?尽管这样,林先生还是写下了《茅山圣境》一诗“茅君福地起山灵,开辟仙踪启上清。太白游踪曾到此,道流相继尽菁英。”
读林先生的这部书,也如同与林东海先生一起,沿着李白的游踪走了一回。林先生说,“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去进行考察,也抱着极大的兴趣编写考察记,希望读者也能抱着同样的兴趣,随着我们的考察经历,披图神游,看一看太白游踪在传承中的风貌。”对于镇江读者来说,即使不读全书、不走全程,只读读书中的镇江部分,也能使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镇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