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第11版:芙蓉楼

自古春山推北苑,谁知师法五州山

(上接10版)查贺天健先生年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段时期是贺天健衰年变法的阶段,他将西画的理论技法运用于山水画实践,如在山水画的青绿格调中加强透视和色彩的成分,在意境和布局上加入幻想成分。本作品,贺天健用老办法表现新时代,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题材新,如画此五州山,虽然前景上大块用了老办法画山,但后面的景却用了自己的办法,有点写实有点明暗有点水墨变化。二是他用色彩清爽,有轻快新颖的时代气息。三是笔墨上有点新的变化,不呆板僵化。在画面上,前面呈现了五州山,占据画面一半多。但主要内容是通过后面的景色来表达的。如小桥、堤坝显示人的生活状态,许多的船帆表现繁忙的运输和船业劳作。包括溪浜沟渠上的堆黄铺绿,这些作为长江边的二月好春时,画家对细节抓得都很到位。

贺天健说:“山水画不仅要诗意,而且还要有词境。”我们再看画上的词句及跋文,画家借助词牌——“东风第一枝”,早春二月,咏春抒情。作者将与早春有关的景物和人事集中到一起,用清疏平缓的笔触来进行描写,勾绘出了一幅春返人间的美丽图画。再用正文咏赞当下:减却严寒,欣逢乍暖等,表达一种春天将来的期待,渐渐转好的形式。艺术家将家国情怀、个人襟抱融入诗画中去。满篇都是“春消息”。

回顾历史,画家写生落笔之时,“大跃进”运动停止,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的方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会议之后,各界群众对“国家的调控”充满期待与希望、喜悦。

五州山外,花繁如锦,生机勃勃,一片春意盎然。山外长江远景,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视野,看到的都是满眼的春意。一个“外”字,显示虚实相涵,动静相生,在对大自然的拥抱中体现生命质感,探寻宇宙间的奥秘。山、花、树、人,细节被打碎重组,一笔笔构成新的山石、树木和流水。画家要画出的不只是眼前山水,更是心中山水。自五州山南麓、绝顶至江畔河港直至江洲徐徐铺展,凸显出的大好江山的非凡气度、人文深度和历史厚度。可以说,这是贺天健献给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山水。

贺天健年轻时曾专程来镇江,访问米芾遗迹,体会山水“落茄皴”法。他为什么如此钟情镇江山水?原来他出身丹阳蒋墅贺氏,七世祖迁无锡,父亲贺汝霖,茧业为生。贺天健自幼失去双亲,由祖母敖氏养育成人,也自称镇江人或丹阳人。1938年10月15日上海某报报道:“画家贺天健发起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中五县旅沪同乡救济会,为筹集救济难民经费举办书画展览会。”镇江是贺天健先生的祖籍郡城所在,他对镇江“天下第一江山”的印象刻骨铭心,城市山林即是画家梦笔之乡。他在1953、1954、1960、1961年等几次来过镇江,镇江临江的象山、北固山、焦山、银台山(云台山)均成为贺氏山水的重要素材,他的画,除了得益于对前人作的深刻钻研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凭视觉记忆默写出来,故画上的真实感甚强,有时代精神。这些画作以造化为师、借古开今,与《五州山外长江远景图》共同构成镇江长江文化宝库的瑰珍。

2022-02-1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1958.html 1 3 自古春山推北苑,谁知师法五州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