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近日,作为全省“双减”工作试点城市,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双减”实施方案》)。《“双减”实施方案》由目标要求、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工作保障等四个部分组成,现将有关问题予以解读。
问:我市出台的《“双减”实施方案》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镇江是省“双减”工作唯一试点市,全力打造省“双减”工作精细样本。结合我市实际出台的《“双减”实施方案》有3个特点:一是抓当前和管长远相结合,分别明确近、中、远期目标。二是讲原则和求创新相结合,在确保刚性与国家、省意见(方案)文件相一致的前提下,注重个性化实施。三是减负担和增效能相结合,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是就“减负”谈“减负”。
问:《“双减”实施方案》有哪些具体的目标要求?
答:《“双减”实施方案》第一部分为“目标要求”。目标要求分为2021年秋季学期、1年内、3年内3个阶段细化目标,工作思路突出“3个结合”:校外与校内相结合、减负与增效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尤其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近期目标为,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全面禁止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学科类校外培训。完成“双减”工作政策的出台、规范的颁布、协调机制的建立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重新登记。
1年内的目标为,建立具有镇江特色的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信息平台,出台“研学课堂”评价标准和实施指引,召开全市“研学课堂”推进观摩会,建设基于课程标准和统一进度的作业资源库。启动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评价标准,开展市、县(市、区)两级高品质学校建设。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明显减少。
3年内的目标为,教育生态显著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显现,学生作业设计科学、负担合理,“学足学好”走在全省前列。课后服务覆盖面广、吸引力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50%以上学校建成市、县两级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50%以上教师被认定为星级学生成长导师,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教育教学评价新体系基本成型,导向作用充分显现。校外培训全面规范、运行有序、边界清晰、监管有力。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显著增强,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减少,教育焦虑显著减轻。
问:《“双减”实施方案》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原则?
答:《“双减”实施方案》第二部分为“工作原则”,明确了“育人为本、回应关切”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5条基本原则,强调省市联动、部门协同、以县(市、区)为主、属地管理,特别强调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一企一案,为全省提供镇江经验。具体内容为“五个坚持”:
坚持育人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加强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健全保障政策,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精准施策,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先试,做到一地一策、一校一案、一企一案,为“双减”工作提供镇江经验。
问:《“双减”实施方案》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双减”实施方案》第三部分为“重点任务”。这部分是文件的主体内容,共有5个方面、29条措施。其中,第1条到第21条,涉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负担、课后服务和配套服务4个方面,主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实施,也是重点创新的部分,围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评价改革、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学段有效衔接等方面,将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强化办学行为规范,加快优质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高中招考制度改革,推行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加强学段有效衔接。
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上,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指导,用好课余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学校可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针对性安排校内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上,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做好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按照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有关要求,拓展课后服务的范围和对象,确保课后服务的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工作日晚上可提供晚自习服务,服务时间一般不超过20:30。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在强化配套服务政策支持上,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合理取酬机制,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强化评价考核导向。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建立并实施区域、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教育教学质量新型评价机制。
特别要说明的是第5方面、第22条到第29条,涉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两大问题:一是分类审批问题,由过去登记制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部门审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按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到相应主管部门审批;二是日常管理问题,对培训机构经营行为、费用收取、经费使用、宣传广告等,市场监管、城管、网信、公安、人行、银保监、地方金融管理等部门与相关审批部门分事项共同监管。
问:《“双减”实施方案》工作保障有哪些要求呢?
答:《“双减”实施方案》第四部分为“工作保障”。这部分从组织领导、排查治理、督导检查、培训宣传等4个方面,着眼于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学校等各个层面做了明确要求。
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各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双减”工作,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各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落实措施。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校外培训监管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强化市县联动。学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外培训机构党的组织要做到应建必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按照“双减”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关键环节、薄弱地区、重点对象等,加强全面排查整治。围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经营、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开展专项整治,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逐步加大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加强联合排查、联合治理、综合治理,严惩重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公开曝光相关案例,形成警示震慑。
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各市(区)党委和政府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双减”工作作为今年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双减”工作全过程监督检查,会同相关部门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作出到人到事到格次的问责处理。依托“镇江12345在线服务平台”,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建立半月通报制度,充分运用约谈、挂牌督导等手段,强化督导检查成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