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10版:西津渡

既要有“萧何” 又要有“曹参”

□ 滴石水

《汉书卷三十九》记载,刘邦在用打猎作比,阐述“功人”“功狗”道理,摆平了众臣争功后,又为给功臣们定位次伤起了脑筋。“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群臣议皆误……’”误在哪?鄂秋说: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但这是“一时之事”,是每场战役一个点一个点的功劳。刘邦跟项羽相争长达五年,战线很广,赢输皆有。每次输了,靠萧何源源不断地从关中补充人力。当楚汉在荥阳僵持时,已经“军无见粮”,最后能打败项羽,就是因为萧何一直从关中运来粮食。萧何之功是长时间、全过程中的功劳,不能“以一旦之功而驾万世之功”。鄂秋最后概括说:今天我们不要说少了一个曹参,就算少了一百个,对于汉又有什么损失呢?可是如果少了一个萧何,就不可能有汉军,不可能有楚汉相争的这个结局了。刘邦听罢脱口而出“善”,“于是乃令何第一。”

仔细琢磨鄂秋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能理解,但要放到当今世界,就叫人不敢苟同了。

刘邦取得天下后,有一段著名的“三不如”名言,即“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每次读到这段名言,都敬佩刘邦的英明。分析这段话,我觉得不管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人才的最佳组合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古人还是今人,人都各有所长。用其长,长长组合,产生裂变,事业就能成功,目标就能实现。萧何不管是沛县起义,还是西进灭秦,留守后方,保障前线,“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这就是他的最大长处。而曹参不管是起兵反秦,还是楚汉相争,佐助韩信,就像《史记》里众臣的评价:“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曹参就是肯玩命地打,就是有攻城略地的本领。刘邦正是用他们所长,让他们一个在前方能征善战,一个在后方保障有力,才创建了万世奇功。所以,不是前者是“功人”后者是“功狗”,都应是“功人”。一个在一线打,一个在后方指挥保障,只是岗位职责不同。萧规曹随,曹参成为曹相后,也表现出卓越的智慧,有人甚至认为“文景之治”的基础就是曹相实现无为而治、信奉黄老之术打下的。

这些杰出的“功人”,能够成为最佳组合,根子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是要趁秦末乱世,建立起自己的一统天下。萧何与曹参,初时都是秦朝沛县的小吏,萧何是主吏掾,曹参是狱掾。他们清醒看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所以秘商起兵,推举刘邦在沛县起义,从此跟着刘邦浴血奋战。刘邦的过人之处,就是十分善于驭统各类人才。他不管是屠夫贩夫还是狱吏,只要有特别之处,就大胆组合起来使用。所以,无论是“功人”还是“功狗”,在共同的奋斗目标中都会各展其才,各建奇功,都会成为有功之人。

尽管刘邦用人的故事脍炙人口,尽管“功人”“功狗”不尽贴切,但刘邦创造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很多很多的。小到一个企业一个机关,大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要想凝心聚力,要想爆发式发展,要想实现设定的目标,都应像刘邦那样,既让“萧何们”竭尽心力,又让“曹参们”拼杀疆场。我们的事业既要有“萧何”,又要有“曹参”,而且,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萧何类的人才不少,曹参类的人才十分宝贵。

2020-12-25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13582.html 1 3 既要有“萧何” 又要有“曹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