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朱婕
长虹静卧,足底江水滔滔,镇江供电人的思绪开始翻腾:2009年五峰山大桥启动可行性研究,2016年大桥开建,2019年底主桥合龙,2020年12月11日正式通车,历时11年的宏大工程,“镇电”全程守护,为大桥建设提供动能,照亮了天堑变通途。
与时间的一场赛跑
镇江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桑磊介绍,建设五峰山大桥,涉及各电压等级线路达到17条,需要改造的线路长度超过16公里。迁改工程量之大,难度之高,对规划设计、电网安全、优质服务、工程施工各方面能力都是一次严峻考验。
“工程复杂,我们主动介入。2017年5月接到迁改申请以来,运检部、经研所、输电室、设计院等部门主动对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市规划部门,经过十余次会议讨论及现场查勘,一遍遍优化修改,前后历时5个月,研究制定出最优迁改方案。”桑磊说。
方案敲定,立即与时间赛跑。由于大桥两岸的地质复杂,又密集分布各类工厂,每条线路该如何架设、如何布局等诸多因素,每一项都不允许出现偏差。经过精准测绘、地质勘探、计算绘图、校对审核,5个月绘制500多张施工图,为后期大桥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施工阶段,供电公司根据道路施工进展排定电力线路迁改顺序,倒排施工计划,确保线路迁移工作满足五峰山过江通道建设各项进度要求。2019年2月15日,35千伏五船线土建进场施工,打响了迁改施工“第一枪”。“我们坚持‘大桥建设优先’和‘停电影响降至最低’两个原则。为降低线路施工对用户的影响,我们推出了‘停电方案优化’‘争取外电支持’‘感性告知宣传’等一系列举措。”
正是供电人如此心系建设,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前行提供了动力。
田埂上的瞌睡午餐
所有线路迁改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是110千伏李沙7A2线高桥变支线迁改。
李沙线高桥变支线迁改需新立杆塔7基,新建架空及电缆线路3公里,还包括废旧杆塔和导地线的拆除。
一方面所有杆塔都位于农田中,高桥地质条件较差,土壤是沙土,对起重吊装、杆塔组立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线路还多次跨越河流、民房、主要道路,施工风险很大。另一方面施工工期紧,镇江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希望尽快解决制约公路建设进度的因素,只有4天时间开展停电作业。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原定方案停电时间最少也要7天。但是,项目建设的命令,就是我们的使命!”镇江大照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施俊华回忆,考虑到李沙线停电对周边企业和居民用电影响很大,他们立刻调整施工方案,加大了施工人员和照明设备的投入,安排至少2个施工班组24小时轮班倒,确保在停电期内零缺陷完成所有工作,“那段时间,项目部督查人员吃住在一线,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最终我们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还提前了2个小时。”
施工现场,一群干线路工作近30年的老师傅,让施俊华印象深刻。“干到第三天的时候,因为太累了,大家坐在田埂吃午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但是他们像设了闹铃,打个盹后就迅速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土,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说,那个场景浓缩了供电人敢干敢拼的精神,更彰显了“镇电速度”。
2019年12月25日,110千伏隆普897线迁改工程竣工,标志着五峰山过江通道南北线路迁改工程全部竣工。
四天五夜的坚守
高桥变保供电是迁改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高桥镇位于长江北岸,南与大港新区隔江相望,北与扬州广陵区接壤,全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由110千伏高桥变供电,其两路进线一路是来自镇江的隆高898线,另一路来自扬州的李沙7A2线。而隆高线由于长江深水航道工程建设,跨江段于2018年7月拆除。2019年5月,高桥变唯一的电源李沙线也需要停电改迁。如何既保住高桥居民生产生活基本用电,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成为考验供电部门的一道难题。
镇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孙奇介绍,在五峰山大桥建设期间,高桥变的供电问题一直是他们的“重中之重”。“2018年7月隆高线拆除后,高桥变处于单电源供电的高风险状态。当时仅有一条10千伏线路与扬州联络,而且是十年前建设的小截面裸导线通道,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应对停电风险,我们紧急将老旧通道拆除,重新建设了2条10千伏联络路线,作为‘生命线’。”
2019年初,李沙线全线迁改的通知传来,让原本已经压力巨大的高桥变保供电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两条10千伏联络‘生命线’最大能够转供5.5兆瓦的负荷,而高桥变日常负荷有5兆瓦。为争取线路迁改的黄金时间,除医院、学校等基本用户外,必须对高桥镇约4兆瓦负荷的停电。”孙奇说。
迎难而上,正是供电人的坚守与担当。
当年5月初,供电部门成立“停电协调工作组”,对58户工业专变用户实施停电。5月9日早晨7点起,20人分成4组逐户停电宣贯,深入炼钢厂、船厂、鞋厂,耐心解释、沟通,暖心安抚,直到当晚9点,才将最后一个工业用户停电结束。
停电任务虽已完成,但要保障两条生命线在停电期间的安全,肩头的分量丝毫不敢减、心头的弦丝毫不敢松。
孙奇介绍,他们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不间断巡视保电。对30公里的线路,除了白天点对点逐条巡视到位,还加强夜间测温,紧盯用电负荷波动、可能存在的低电压等情况。“就这样,保电工作持续了4天5夜,直到最后一台专变恢复供电,终于打赢了这场硬仗!”
五峰山大桥建设的背后,处处是镇江供电人坚守的身影,他们全力护航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镇电力量”。
本版摄影 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