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冰心
盏盏照明景观灯、路灯照亮夜行路,条条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处处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个个停车泊位越来越多……从城市“颜值”到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外在,厚植内在,城市管理努力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近年来,古城镇江吹响了精致城市建设的冲锋号,以“精美镇江”建设为总抓手,一步一个脚印,交出一份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答卷。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家住镇江新区世纪名门的冯女士都会在上班前,带着家里的垃圾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掏出手机扫码打开智能垃圾桶,将垃圾分别投放进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小区刚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的时候,真不习惯,但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潜移默化成为生活的日常。”她说,自从2019年初小区内开始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以来,先后经历了观望、尝试到逐渐习惯的过程。从“扔进桶”到“分类扔”,垃圾的处理方式体现城市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冯女士一样,垃圾分类正成为越来越多镇江市民的“生活新时尚”。
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中前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14个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建设,1067个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小区建设。在前端,我市已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1761座、分类收集容器70838个、购置或更新分类运输车1090辆;在末端,各地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库均已建成;拥有3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成为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发电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焚烧灰渣处置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城东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提标改造项目竣工投运,餐厨废弃物及市政污泥协同处理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开工,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项目、应急填埋场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体系逐步健全,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为镇江的“天蓝水清”打下了坚实基础。
路灯亮起来,心窝暖起来
“原本晚上回家的时候都要摸黑,现在好了,路灯管理处帮我们安装了崭新的路灯,晚上亮堂堂的!”家住市区古通巷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古通巷78号并没有路灯,今年路灯管理处在街巷改造过程中来安装了墙头灯,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小路口、迎江路中心社区、医政路2-2号、平安巷、置业新村……今年以来,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在街巷改造过程中对市区多个街巷内的无灯点进行改造,(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