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石水
可能是自己过了六十,读《汉书》和《资治通鉴》,看到西汉名臣疏广的史料,触动很大,感到步入耳顺之年,我辈应该好好学学疏广。
首先,要像疏广那样不恋栈。《资治通鉴》记载,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夏天,身处太子太傅要位的疏广对他的侄儿太子少傅疏傅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现在,我官已经当到了二千石,可以说是官成名立了,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还恋栈不忍离去,恐怕以后会有令人悔恨的事发生。”所以,他和太子少傅、侄子一起上疏给宣帝,请求退休。宣帝非常尊敬器重疏广。太子每次上朝,随同觐见皇上,太傅在前,少傅在后,满朝文武都很敬仰他们。因为疏广言辞恳切,宣帝考虑他年纪比较大了,批准了他们的请辞,加赐给他黄金二十斤,太子也送了五十斤。一些公卿旧交在东都门外陈设酒席为他们饯行,共有几百辆送行的车子。道路上围观的人都说:“这两位大夫真是贤能啊!”有的人在赞美叹息之余,甚至为他们激动得流出眼泪来。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官、名就有如此智慧,实在令人敬佩。不恋栈,关键是要想得开。不过,想不开的人并不少。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官位看得太重,不当官好像就无法活了;有的人把名利看得太重,恨不得倒数着日子,日进斗金才好。疏广说得对,不知道满足,就会受到屈辱,不知道适可而止,就会带来危险。
其次,要像疏广那样对待子孙。疏广回到故土后,每天都让家人去卖掉点黄金来办些饮食,舍与贫民,与族人、故旧、宾客享受生活。有的人就劝疏广拿些黄金去替子孙买一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是老到昏了头,连子孙都不知体念!我只是想到,自己本已有一些旧的田产房舍,子孙们只要勤勉耕作,足够供给生活所需,绝对能和常人一般生活。如果现在又增加他们一些产业,使他们有了盈余,那只会让子孙因此而懈怠堕落。一个人贤能而多财的话,就会减损他的志气;一个愚蠢而多财的人,便会增加他的过失。而且富有的人,常常是众人怨恨的对象。我既没有能力来教化我的子孙,就不可以增加他们的过失而招惹众人的怨恨。”疏广是皇太子的老师,可以当太傅,肯定是有能力来教育他的子孙的,使人生敬的是他对家产的把握。子孙不能不体念,不能不为他们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子孙自有子孙福,不必为他备金屋。疏广不仅想得很透,而且他清楚厚重家产对子孙修身、品德的影响。家财丰厚而让子孙志疏气短、懈怠堕落,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疏广不愧是古人贤哲。可现实生活中把握不当的人并不少,房子、票子、车子……恨不得把子孙一辈子的财富都累积起来。然而,最终结果又往往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悲惨凄凉。积财不如积德、积才,让子孙志向高远、品行端正、阳光生活,是最重要的。
第三,要像疏广那样快乐生活。《资治通鉴》里记载,疏广当时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些黄金是圣君用来赡养老臣的,我乐于和邻里、族人一起来享受皇上的恩赐,以颐养我的天年,这是很恰当的。”确实是很恰当的。一辈子了,老了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尽可能把自己一辈子的智慧积累传给子孙,尽可能不给子孙增添麻烦,是老年人应该努力而为的。年轻时奋斗,年老时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人生活的正确把握。切不可老了去当苦行僧,切不可老了不把生活当回事。老当益壮,只有快乐生活,身心健康,才有可能“老骥伏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