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龙 印文风
让审核节奏再快些,让出件时限再短些,让企业成本更省些。今年以来,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以“交给我!我来办!”的使命担当,全力服务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不断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我们多跑一点,让企业少跑腿”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副科长张文,是丹徒区产业项目供地的“代办员”。8月13日中午,他收到了德澳压缩机制冷技术项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该项目为丹徒区47个重点项目之一,由丹徒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总投资11.2亿元,总用地面积216亩。设计年产1-5匹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500万台,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销售25亿元,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
当天下午,张文就迅速填妥审批表,找局主要领导签字,请区领导签字盖章,随后制作发证的材料,再请两级领导签字后,立即赶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印许可证。
“当晚6点半把证打好,第二天就交到企业的手中。而根据最新规定,经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收件后,工业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为4个工作日。”张文说,在原国土局与规划局合并前,企业要先到规划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向国土局申请用地批复。新组建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后,今年把这两个批文“合二为一”,不再单独下发用地批文,这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限。
“现在收件后,补偿协议、处罚票据等很多内部资料都由我们来收集、来流转,不再要求企业一一提供,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多跑一点,跟相关科室多沟通一些,尽量让企业少跑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科长王剑介绍,今年该区47个重点产业项目,涉及新增用地项目24个,截至目前已办结20个,还有4个正在推进中。
帮助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6月18日,在船港物流生产资料智能集散中心综合技改项目现场,江苏船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冷江从丹徒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以及项目税务凭证时,惊喜写在脸上。
“这是丹徒首次实现‘交地即发证’,即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当天,就为用地单位办理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交地和领证‘零时差’。”丹徒分局副局长高富根说,为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他们还提供超前服务、容缺受理、联动服务和信息共享,精简优化了办事流程,初步估算为企业综合节约时间达1个月以上,切实兑现了帮助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的服务承诺。
工业用地弹性供应为企业节省“真金白银”
工业用地弹性供应,更直接为企业节省了“真金白银”。句容向江苏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下蜀镇100亩工业用地,就采取了弹性出让的方式,出让年限为30年,每亩均价为21万元,为企业节约土地成本约900万元。
“以往工业用地一次性出让50年,现在推行弹性供应新方式,可结合产业走向与企业生命周期,合理设定20年、25年、30年等出让年限,也可选择先租后让供地或长期租赁供地方式。”该项目经办人句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副科长陈超说,此举有助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防止和减少低效、闲置土地的发生,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
“在全市上下加快助推产业强市‘跑起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关键时刻,作为资源要素保障服务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跃生说。
今年以来,该局深化自然资源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切实加快审批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审、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力促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上半年,有效保障省市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全市审批上报18个批次(项目),用地总面积2000.43亩,涉及农用地1299.08亩;全力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为企业节约土地成本约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