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门就“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进行了集中阐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地分析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条件、显著优势、现实挑战和未来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谱写了“中国之治”的新篇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深悟透中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深刻把握“坚持党的领导”
是推进“中国之治”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所以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深刻把握“制度建设”
是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保证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但制度的成熟定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一个动态演进、发展完善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史充分显示治理与制度的关系,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同时,制度建设又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我们党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安排,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力,其优越性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制度执行的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当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
是推进“中国之治”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发点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切为了人民。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中国之治”的镜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疫情的防控与治理充分展现了“中国之治”的人民价值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前所未有调集全国4万多名医护工作者奔赴疫情严重区域,开展大规模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病患,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都不放弃,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正常。
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紧紧依靠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社区大量志愿者的涌现,到人民群众自觉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等,充分显现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14亿中国人民有效凝聚起来,做到疫情防控有效无缝衔接,为疫情的传播筑起一面铜墙铁壁。从国家治理实践中得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中国之治”的本质要求。
(作者单位:镇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