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几年时间,村里冒出了好些万元户。”兴阳村党总支书记陆廷余说。村民腰包愈来愈鼓,但随之而来的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1996年,村里针对这一情况,开了10多场村民大会,最终决定将口粮田和责任田分离,口粮田每家每户都要种,责任田则可以流转。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到了2010年,不少口粮田也出现了撂荒的现象。“我当时就决定,基本农田不能没效益的荒在这,村里得负起责任来。”2014年,村里带头建起了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村民手中撂荒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纳入合作社,并按照每亩1500元的价格进行补贴。
“目前,全村集体经营农产品面积达1500余亩,其中水蛭养殖基地1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300亩、黑鱼养殖基地100亩、山羊养殖基地150亩、果树采摘基地400亩、商薯‘19号’红薯种植基地300亩,形成了红薯种植、销售、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陆廷余笑着说,村里加工出的“扬朝”牌粉丝先后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通过“网络化+实体化”“线下批发+线上零售”、网络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畅销全国,年产生效益100多万元。“村民通过土地入股,不但能拿到固定分红,还能在合作社忙碌时来打工,一年能赚2000-3000元。”
从分田到户到土地入股,兴阳村的乡村面貌发生大变化:一栋栋乡村别墅拔地而起;更多的兴阳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形成了“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良好格面。
窥一村而知全市。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镇江全市农地股份合作社共有213家,土地入股,已成为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
从分田到户到土地入股,看似简单的由合到分、由分到合,“形式”相似,但本质迥异。“分”掉的是农民的苦与累,“合”来的则是他们迈上全面小康的喜与乐。